阮汉清:医政双才 军中翘楚

2023/09/13  浏览量:   作者:邱承良  来源:通山老促会

阮汉清,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长期从事军队医务工作,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擅长组织指挥,堪称 “医政双才”、“军中翘楚”。

阮汉清自1931年由甲等医兵升至湘鄂赣省军区卫生部部长以来,参加过鄂东南、湘鄂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历次反“围剿”作战的艰苦环境中,他多次安全转移伤病员,完成了战伤救治任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部队改编为新四军四个支队。其中第一支队司令陈毅,副司令傅秋涛,第四支队司令高敬亭,副司令杜平。1938年1月,高敬亭向傅秋涛说第四支队缺乏医疗骨干,后经周恩来副主席批准,时任第一支队医务主任的阮汉清,被调任第四支队军医处处长。到任后,高敬亭交待他首先要抓好四件事:一是现有100多名重伤病员要想方设法治好,二是部队医药和医疗器材奇缺要设法尽快补充,三是搞好部队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四是调配好卫生部机关人员。交待任务一结束,高敬亭便差人将他送到卫生部驻地方家湾。

翌日一大早,他带领几名医务人员到仰天窝、剑山河、紫云寨几个治疗点检查伤病员的病情。他一边细致检查,一边询问治疗情况。在检查中,他发现不少伤员的伤口内有异物,且已化脓,急需手术。回到卫生部后,与卫生部政委王其新商定,立即把需动手术的伤员集中到方家湾治疗,并对医务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阮汉清白天亲自主刀为重伤病员开刀,晚上还要对次日待术伤员一一拟定手术方案。连续手术十多天,将60多名伤员手术做完,很快使大部分伤员治愈归队。高敬亭见了十分高兴,要求卫生部政委王其新给他们每人每天领6块现洋以资鼓励。在做手术的同时,阮汉清为了尽快选配好卫生部干部,他还见缝插针,广泛与医务人员谈话,了解情况,很快健全了卫生队组织机构。在干部调配上,他除了合理安排原鄂豫皖红军游击队中医务骨干外,还动员地方中医参军。为了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他一方面挑选部队中有文化的青年进行培训,充实看护兵(医兵),一方面带领医生化装成商人到敌占区的武汉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高敬亭很为满意说:“你们卫生部的工作有成绩,应该表扬。”

1941年11月,阮汉清任新四军第四旅卫生部长时,第四旅在淮南津浦铁路以西的大桥地区进行反顽作战时,部队伤亡较大。因敌情紧迫100多名伤员亟须转移,来不及征集担架人员,他便亲自抬着重伤员,带领卫生部人员将所有伤员转移到安全地方。

新四军第四支队初到皖中时,由于战斗频繁,需作手术的伤员较多,麻醉药供不应求,为了抢救伤员的性命,阮汉清只好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手术时,看着伤员疼痛难忍的样子,心里很不舒服。后来在与伤员们闲谈中了解到:有的伤员在战场上与敌勇猛拼杀时腿上中弹全然不知,直到战斗结束,看到中弹,才顿时挪不动步;有的同志子弹从后背打入胸膛,仍在与敌拼杀,直到战斗结束,晕倒在地;还有的子弹打入腹部,想到“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誓言,身上就生出无穷力量,伤痛似乎减轻了很多。阮汉清想:这是因为他们把全部精神集中到作战上。于是在后来的每次手术中,运用精神转移疗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以减轻伤员的病痛。他为伤员做手术运用的精神转移疗法,深受伤员欢迎,不久便在新四军中传播开来。

1946年10月,阮汉清任华中军区第六后方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医院组建后不久便开赴前线。在阜宁一带刚一展开,便接收了1900多名重伤员。伤员中,有不少喜欢打架斗殴的多系解放入伍兵,旧军队恶习未改;不闹事的则多是解放区参军的子弟兵或营连干部。阮汉清针对这一情况,采纳后者由伤员管理伤员的建议,在伤员中首次成立了工休委员会,顺利解决了伤员管理问题。同时,夜以继日地为重伤病员进行手术,累得晕倒在手术台旁边,醒来后又继续为伤员进行手术,伤员们无不为之感动。12月,医院向山东进行700多里大转移时,1900多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顺利完成任务。为此,华东军区表彰了第六医院并称赞工休委员会是一个创举,在全区各医院进行推广。

1947年1月后,阮汉清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卫生部部长,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卫生部部长。在渡江战役中,他指挥各野战医院及时跟进,根据伤病员情况适时调整力量,使兵团所属各部数以千计的伤员得到及时救治,收容、后送工作井井有条。战后,兵团政委袁仲贤夸奖说:“你不仅医术高明,还很有组织指挥天才。”

1953年2月,阮汉清被调到志愿军后勤部卫生部当副部长。一到朝鲜,他就深入部队了解情况,积极协助部长吴之理规划医院部署调整、反细菌战、部队卫生防疫、伤病员医疗后送等工作。

朝鲜战场环境艰苦,生活和医疗条件差,志愿军伤病员大都后送回国治疗。阮汉清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志愿军伤病员大多利用回程火车送回国治疗,因为没有统一领导机构,医疗机器不全,回程时间较长,因而不少重伤员失去进一步救治机会,便建议成立了卫生专列大队,专门负责回程列车送伤员任务,使后送的伤员在回国途中仍能得到较好治疗、护理和充分的饮食供应,伤员回国治愈率大大提高。(根据《红色荆楚》、《将帅生平录》等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