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父子的红军情结

2023/06/19  浏览量:   作者:王再飞 安自启 杨永茂  来源:英山县老促会

英山县陶家河乡陶家河三组,原名叫下锅炉湾,何以得名,原因是在过去,这里有一个姓汪的老板,在此处开了一个很大的制造铁锅的工厂。

1934年秋季的一天,安静地下锅炉湾来了一群说着不同方言的,带着枪的兵,约有200多人。他们的到来,立刻打破的这个小山村的寂静。

几年前,村民曾被一群穿黄色衣服的“兵”害苦了,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时间下锅炉湾 便被这些兵搞得鸡犬不宁,湾里的大人、小孩看见“兵”都提心吊胆,谈“兵”色变 。

这不,面对兵的到来,有胆小的村民,连夜举家拖家带口逃往外村,来不及走的便回家紧闭大门。

可是不久,村民慢慢发现,这群兵,不仅没有胡作非为,反而对老百姓客客气气,还帮老百姓担水、劈柴,干农活,他们不随意进入老百姓的家中。白天,他们在大场上练兵;到了晚上,他们就在野外搭棚露宿。一日三餐,他们自己烧火做饭,不动用群众的粮食和猪、鸡。

后来,村民才知道这群头戴红五星的兵,就是专为穷苦人民打江山的红军,是徐海东所带领的红25军二团的官兵。由于来陶家河的红军人数众多,他们不得不分散驻扎。

知道是亲人红军来了,老乡们迅速打开大门,把红军战士请进屋,逃往外村的老乡也陆续回到家中。

时年17岁的本湾小伙子杨克振家里也住进了10多位红军战士,杨克振曾读过三年私塾,在本塆算是一个有文化的青年。

有一天一位年轻英俊,身挎盒子枪的红军指导员,来到他面前,操着几乎相同的乡音,问:

“想参加红军吗?”

“想!”

“家里人同意吗?”

“不知道!”

“那你回家与家里人商量一下吧!”

杨克振高高兴兴回到家中,跟父亲母亲说了此事,父亲听后没说什么,可母亲听后脸色大变,当即表示反对。因为杨克振是家中的长子,下有两弟弟,二弟是个聋哑人,三弟年幼。当兵就要打仗,难免会牺牲。母亲的想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母亲的坚决反对,依然阻挡不了他要参军的决心。为此,杨克振与母亲闹翻了,一向极有孝心的杨克振与母亲有10多天没讲话。

杨克振不死心,他又找到那位指导员,说明情况,指导员亲切地告诉他说,想参加红军是好事,但是,如果跟家人闹矛盾可不行。

杨克振悻悻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干,饭也懒得吃,母子俩就这样一直僵持着。

时值秋天,艳阳高照。山上红旗招展,号声嘹亮;山下红军战士列队操练,这些情景让杨克振的心“火烧火燎”的。

就这样,大概过了一个月左右。红军用实际行动感动了村民老百姓,同样也感动了杨克振的母亲。那天晚上,母子俩灯下谈心,母亲终于同意他参加红军,母子俩打算第二天再去找指导员。

就在这一夜,杨克振兴奋了好久,睡得很晚,他梦见自己已经光荣地成为红军中的一员,与战友们一起摸爬滚打,英勇杀敌……然而,就在这天的深夜,驻扎在下锅炉湾的红军战士,接到上级紧急命令一夜之间悄悄撤走。

杨克振早晨醒来,只看见在自家桌子上放着一个小木箱,这是红军战士留下的……

1997年,时年81岁的杨克振老人去世,在弥留之际,他将收藏多年木箱,亲手转交给儿子杨永茂手里。

斗转星移,一晃又是13年。杨永茂家老房子的旧墙都是用泥土筑起来,年久失修,为改造多年老房子,他请来本湾村民安水源等三人来拆旧房时,却意外发现土夹墙内藏有6发子弹,其中有3发装在子弹夹里的手枪子弹和3发长枪子弹,引来不少村民的围观,大家充满了疑惑,窃窃私语:“哪里来的子弹?子弹又为何藏在土墙中?”此时唯有杨永茂心里最清楚,他手里捧着沾满尘土的子弹,饱含热泪,老父亲杨克振对自己讲的往事,一幕幕、一桩桩再一次浮现眼前……

小木箱和子弹一直珍藏完好,杨永茂不时把它们拿出来看看,看到它们,他就想起了父亲,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亲人红军……

作者:英山县老促会 王再飞 安自启 杨永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