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安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专项调查情况报告

2024/01/06  浏览量:   作者:王旺松 吴家永 刘兴吾 吴吉东 罗红卫  来源:红安县老促会

巍巍大别山,红安永远红。湖北省红安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县之一,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是红二十五军重建地和红二十八军改编地,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共和国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陈锡联、秦基伟、王城汉等61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这里是共和国唯一以“红”命名的县,是全国闻名的第一将军县。

红安县革命遗址遗迹在大别山革命老区一带最为富集、最多数量、最大范围,呈现出“分布广、年代久、价值高、影响大”的特点。近几年来,红安县老促会按照中国老促会、湖北省老促会、黄冈市老促会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几位年过七旬的领导带着使命和光荣,守着初心和情怀,多次协调县委办、政府办、红安县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文旅局、文物局、县乡村振兴局、乡镇老促会分会进行专项调研研究,对全县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全面摸底和实地调查,形成以下专项调查情况报告。

一、红安县基本情况

红安原名黄安,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建县,因春秋时地属古黄国,为求“地方宁谧,生民安妥”故名。1931年年底,红四方面军攻克黄安县城,为纪念黄安战役的胜利,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的决定,将黄安改为“红安”。1932年,县北箭厂河一带60平方公里划归河南省经扶县(今新县),县西北昌王城一带180平方公里划归礼山县(今大悟县)。1952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正式改黄安县为“红安县”。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东与麻城市相连,西与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大悟县交界,南与武汉市新洲区毗邻,北与河南省新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3′~114°49′,北纬30°56'~31°35′。境域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38公里,国土面积1795.67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4.12万公顷,林地面积9万公顷。辖13个乡镇(场、处)、399个村民委员会、2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5.36万人。

红安县不仅山灵水秀,而且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著名的革命老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自1923年建立党组织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红安大地26年红旗不倒。红安为新中国的成立牺牲14万英雄儿女,查清登记在册的革命烈上22552名。“小小黄安,真不简单;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正是那如火如荼时代的真实写照;血与火的流礼,铸就“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美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红安人。红安文化底蕴丰厚,教育、科技、文化界名人辈出,理学家程颢、程颐、耿定向,翻译家、文学家叶君健,经济学家张培刚,历史学家冯天瑜等,享誉中外。

二、红安红色遗址遗迹基本情况

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个革命的土地,这里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书写了红安的光辉历史,也留下了大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珍贵的革命文物。

红安红色革命资源禀赋突出,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调查工作中,组织五大专班,利用五年时间,涉及全县13个乡镇316个村,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查阅、信息查找,对红色遗址遗迹进行数据采集、登记造册及公示公布。全县普查到的红色遗址遗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24处,按级别统计国家级3处39个点,省级14处25个点,市县级100处,未定级60处,面积约84497.36㎡,从而摸清了全县红色遗址遗迹的“家底”,红色遗址遗迹最为富集、极为珍贵。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将有重要价值的红色文化点做了登记、造册、汇总、建档工作,对部分重要红色文化遗迹也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措施。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红安县红色文化资源,以便更好地为红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红安县主要红色遗址遗迹情况

红安革命老区的贫穷和发展牵动着历届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心,引起各级领导十分的关注和支持。江泽民、李鹏、乔石、贾庆林、吴官正、贺国强、刘云山、俞正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过红安视察和指导工作,给老区发展极大的关心和鼓舞。

2010年1月23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红安视察时强调: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革命老区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要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把老区精神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老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2012年7月1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红安视察,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察看农村危旧房改造,他强调:农村危房改造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帮助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

红安的红色资源分布面广、点多,线长。中央、省、市的其他部分领导先后多次来红安调研指导工作,都对红安的发展给予了关心关爱。对红安的红色革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更高、更新要求,红安的红色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奋进红安人,其主要的革命遗址遗迹情况如下:

1、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七里坪镇红坪村。1927年3月成立,总面积370平方米,2002年经中国法学会组织专家及学者现场考察后,认定七里坪革命法庭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基层革命法庭。

2、列宁市列宁小学旧址。七里坪镇红坪大道。1925年成立,总面积256㎡,1930年改名为列宁小学,这是党在大别山地区创办的第一所列宁小学。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七里坪镇八一村。1930年7月皖特区苏维埃政府由河南光山迁移至此,甘元景、郑位三、郑行瑞特区领导人亦在此居住,占地面积276㎡。

3、鄂豫皖特区政府保卫局旧址。七里坪镇八一村。1931年5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新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河南光山成立,7月,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和苏维埃政府保卫局成立,随后鄂豫皖特区政府保卫局第三分局于此成立。

4、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七里坪镇长胜街77号。此处原为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办公用房,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成立,总指挥部设立于此。现旧址进处是徐向前元帅于1987年9月题写的“红四方面军纪念馆”馆名。

5、红军中西药局旧址。七里坪镇长胜街58号。红军中西药局原为郑郑位三家开办的药房“大生祥”,后为郑父郑维翰捐献给苏维埃政府,成为红军的中西药局。该药局基本上满足了鄂豫皖红军医院所需的中草药及部分西药,先旧址内设有郑位三生陈列展。

6、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旧址。七里坪镇长胜街48号。1930年10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在此建立,打破了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有力地支持了苏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7、列宁市苏维埃合作饭堂旧址。七里坪镇长胜街33号。饭堂隶属于七里区苏维埃政府合作社,主供日用品和土特产品,万便军民食看,是交通站,也是信息、情报的重要获取地。

8、七里坪工会旧址。七里坪镇长胜街9号。1927年8月七里坪工会联合会和工人纠察队在此成立,占地面积182平方米,郑行瑞任工会委员长,对积极发展和壮大工会、农会组织有重大作用。

9、中共七里区委会旧址。七里坪镇花园畈村。占地面积132平方米,1928年9月至1929年冬,中国共产党七里坪区委会驻于此地。

10、列宁市经济公社旧址。七里坪镇长胜街62号。始建于1930年春,总面积90㎡,是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投资经营的国营商业机构,对促进物资交流和解决根据地军民生活资源供应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11、彭杨军政学校旧址。七里坪镇杨李家村。原为建于清光绪30年的聂氏祠,占地面积418平方米,1931年5月,原特区军委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四分校改名为彭杨军政学校(以革命烈士澎湃、杨殷二人的姓命名)。

12、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七里坪镇戴世英村。原为建于乾隆元年的戴氏家族祠堂,占地面积261mt,1931年正式组成中共鄂豫皖特委和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特区军事委员会机关驻地于此。

13、中共鄂豫皖省委会旧址。七里坪镇熊家咀村。占地面积199平方米,1932年1月,中共鄂像皖省委和红军负责人沈泽民等在这里举行省委临时紧急会议。

14、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七里坪镇盐店河村。古地面积121平方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第二十八军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停战协议,协议规定鄂像皖边区红军和便衣队的集合地点为此地。

15、红二十五军军部和鄂东北道委会旧址。七里坪镇许葛楼村。总面积460平方米,1930年2月黄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于此召开,成立了黄安县苏维埃政府。1933年,鄂东北道委会迁至此,红二十五军也在此集结和修整。

16、国民党黄安第三分党部旧址。七里坪镇檀树岗村。总面积326平方米,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昌,中共黄安党团特支敦促国民党黄安党部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公开党的活动,并将全县国民党党部分为10个分部。

17、中共鄂豫皖省委会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七里坪镇对天河村。总面积95平方米,1933年10月,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军部移驻于此,省委书记沈泽民亦居于此,在此抱病完成了《中共鄂豫皖省委向中央的报告》。

18、毛咀屋红军兵工厂。七里坪镇罗畈村。总面积353平方米,1930年3月红十一军改编为红一军,其军部的军械局在此开办了红军兵工厂,有工人53人,负责修理枪械、造枪、榴弹。

19、黄才畈会议旧址。上新集镇黄才畈村。古地面积134平方米,1932年,鄂像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反“图剿”失败后,10月10日晚,中共鄂豫皖分局在此召开紧急会议,为何机打回根据地,决定方面军主力转移至外线作战。

20、红四方面军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上新集镇黄才畈村。占地面积106平方米,1932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十次“围剿”斗争因张国煮“左倾”错误受挫,10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主力运动到河口县一带,红二十五军军部即驻于此地。

21、红二十八军新兵营招兵处。七里坪镇盐店河村。总面积380平方米,1937年7 月,红二十八军在安徽省岳西县达成停战协议,规定鄂豫皖边区红军和便衣队的集合地点为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为充实部队,1937年10月至1938年1月,红二十八军在此地设立招兵处(当地人称之为新兵营)。

22、国共合作谈判处旧址。七里坪镇红四路中段。又名红二十八军七里坪谈判旧址,面积75 平方米。1937年7月,青天畈谈判后,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成为红二十八军集结改编地。9月,红二十八军开进七里坪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的阻挠。10月, 中共代表郑位三等在此处与国民党方面再次举行谈判。

23、七里区防务会旧址。七里坪镇曹门口村。占地面积1457平方米。1927年3月,七里区防务会成立,宁汉合流后被迫解散。9月,中共黄安县委组织成立黄安县防务委员会,各区乡亦相继成立防务会。10月,七里区防务会在东岳府重建。

24、中共黄安中心县委旧址。七里坪镇杨李家村。占地面积380平方米,1931 年,鄂豫皖中央分局为纪念黄安战役胜利和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精神,宣布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并成立红安中心县。1932年,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开始后,中共红安中心县委曾驻于此一段时间。

25、红军招募处旧址。七里坪镇檀树岗。占地面积180平方米,1930年5月30日,正值“五卅”纪念日,中共鄂豫院特委于此设立了红军招募处,曹学楷、郑位三等在此亲自参加幕兵。

26、红军缝衣厂旧址。七里坪镇盐店河村。总面积201.5平方米,1930年,红军在此建立缝衣厂,前期主要靠手工为红军制作军需用品,后又添置少许缝纫机进行生产。

27、列宁市彭湃街遗迹。七里坪镇镇区北端。1930年2月,鄂豫边特委和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将七里坪镇命名为“列宁市”,为纪念革命烈士彭湃,将七里坪河街改称为“彭湃街”。

28、黄麻起义会议遗址。七里坪镇和平街37号。原为“文昌宫”,建于清朝,后毁于战火。1927年11月3日,中共黄麻特委在此地召开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会议传达了湖北省委关于组织黄麻暴动的指示,并成立黄麻起义行动指挥部。

29、清水塘会议旧址。七里坪镇程维德村。黄麻起义后,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余部被迫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地区坚持斗争。1928年5月,中共黄安县委和第七军领导人吴光浩等在此举行会议,决定在湖北与河南交界的柴山保地区开展工作,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

30、九月暴动指挥部遗迹。七里坪镇熊家咀村。1927年9月,共产党员程昭续等遵照黄安县委的指示,率领紫云区檀树乡程璞畈一带村庄300多农民于此地首举义旗,设立九月暴动指挥部。

31、列宁市杨殷街旧址。七里坪镇长胜街。1930年2月,鄂豫边特委和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将七里坪镇命名为“列宁市”,为纪念革命烈士杨殷,将七里坪正街(今七里坪镇长胜街)改称“杨殷街”。

32、七里坪革命烈士纪念碑。七里坪镇光荣院内。1973年7月,政府为纪念七里人民为革命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于此地建造纪念碑,董必武亲自题写碑名,纪念碑背面镌刻董必武为纪念黄麻起义35周年的题诗。

33、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七里坪镇西门外河滩。1931年11月,中国L农红军第四方面军F此地宣告成立,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和直属教导团共3万余人,170年10月,红安县委县政府为纪念红四方面军诞生这一历史事件,于在此修建纪念牌。

四、红安县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基本情况

全县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重

视保护和利用工作,发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利用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大投入,重维修。在普遍调查建档的基础上,全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举全县之力,重点对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董必武故居、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烈士陵园以及重要的遗址遗迹、将军故里进行维修,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革命纪念地进行整体维修打造,其它点位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化维修打造。近几年已投入2.5亿元将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烈士陵园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成为4A景区;投入近1.2亿元对董必武故居进行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极大的改善了遗址遗迹文物保存状况。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每年积极向上申报国保和省保文物修缮工程、消防安防项目,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重点项目按照要求实施,从而有力推进了全县革命文物的修缮、保护和设施建设。近3年争取国家级保护项目8个,3个项目到位资金1190万元,争取省级保护项目7个,5个项目到位资金1124万元,县级近5年投入约1500万元对120余处市县级和未定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实施抢修、维修及管护。七里坪镇许葛楼村红二十五军部、高桥镇程河村“亮剑”将军王近山故里、永佳河镇叶河村李天焕将军故居、二程镇烟炉山村王诚汉故居、二程镇田店村韩先楚故居、七里坪镇观音阁村秦光远故居等已经纳入“革命纪念地+”发展模式,进行统一规划和重点维修。2021年我县成功申报华家河镇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七团团部旧址为第八批省保单位。

二是大力度,强保护。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

加强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办法》,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文物行政部门监管责任、文物管理使用者直接责任、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通过明确责任,全面加强保护。县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完成重要红色文物单位的“三防”(消防、安防和防雷)工程和“四有”(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档案资料和管理机构)工作。聘任100余名兼职文保员,实现县级以上革命文物和建筑保护全覆盖,不断完善文保员绩效考核体系,确保队伍稳定有效发挥作用,筑牢文物保护工作的“底线、红线、生命线”。

三是大手笔,广利用。根据红色资源“特色显著、感染

力强、影响力大、意义深远”的特点,全面对红色遗址遗迹进行展示和综合利用,努力让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的“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育的“教材”,让英雄模范成为党史育人的“教师”,形成“红色资源影响人、红色文化塑造人、红色故事启迪人、红色基地教育人”格局。去年以来,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党史教育学习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开展利用红色资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活动2000多场次,开展“红色廉政”教育活动1000多场次,全国各地在红安开展教育学习活动达13万人次,在我县红色村庄点参观学习达10万人次。李先念故居纪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等已成为党组织开展党史教育学习的必到之地、开展革命传统革命教育的的必学之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经之地。

四是大范围,实调研。2021年,县文旅局请黄冈市文旅局、湖北省文物保护与考古处、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到红安调研,对华家河镇西汪家湾革命旧址群、七里坪镇王锡九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长胜街、盐店河村、罗畈村红28军军部旧址、天台山刘家湾鄂豫皖省委、红25军军部旧址等20多处革命文物点,实地勘察摸清情况后,对我县革命文物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拿出具体指导意见:创建工作按照分批分区进行的总体思路。在文物遗址密集的集中连片区域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省市县级及未定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本体修缮、展示利用、区域环境整治等三项。

五是大精力,建故里。在普查的前提下,县老促会每年花大量精力指导将军故里建设,一如既往重点推进61位将军故里提档升级建设。目前,高桥镇王近山故居的亮剑公园及乡村振兴示范片被评为全国三A景区,七里坪镇观音阁秦光远故居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全面竣工。永佳河镇叶河村李天焕故居、杏花乡郭天民故居布展全面完成。其它的将军故里将继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取上将、中将将军的故居作为文旅融合教育基地重点打造。

六是大宣传,造氛围。几年来,红安县老促会紧紧围绕宣传老区,宣传红安,开展调研与宣传活动,突出建设老区、发展老区,创建新区,乡村振兴,红色美丽村庄等方面深调研,广宣传,并借势借力,借平台宣传,依靠中国老区网,中国老区建设杂志,黄冈老区杂志等媒体大宣传。据统计,两年来,各级各类媒体宣传上稿数300多次,其中,中国老区网上稿46篇,黄冈老区杂志上稿10余篇。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不够到位。近年来,全县先后对部分遗址遗迹进行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但由于红安的红色教育地位特殊,遗址遗迹点多面广,红色旅游价值突出,保护开发还不够到位,其它重点遗址遗迹还有一定提升空间。非重点遗址遗迹有待开发、保护和利用。

2、红色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红安是一块红色圣地,革命事迹很多,史料十分珍贵,事迹十分感人,但是收集整理难度大、战线长。加之当年参加革命的红军战士基本不在人世,为还原当时革命历史场面及完整性增加许多难度,历史厚重的红色资源还有待深挖。

3、红色文化品牌不够响亮。红色文化宣传还停留在传统媒体和传统方式上,宣传方式单一,宣传的灵活性、针对性不够,群众对红色文化知晓率不高。对外推介有待加强,红色文化品牌不够响亮,地方特色的文化节目还不多,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待提升。

六、工作建议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红色引领,绿色振兴,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结合红安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了“以争创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重点做好保护、发掘、传承、开发、品牌五篇文章”的红色文化发展战略。县老促会将继续发挥余热,当好参谋助手,助推永葆红安红,为建设大别山红色中心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1、保护红色资源需严格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文物保护法》 等法律法规,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加大执法力度,对破坏历史文物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进行打击。通过革命遗址遗迹旧址修缮、复原陈列、周边环境改造等,将革命文物保护与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企业文化培育等实现有机融合,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片。

2、加强修缮保护需长远设计规划。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规划、挖掘,邀请省、市有关方面的专家,对每一处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出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规划方案和保护措施。同时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对革命遗址进行修缮或提档升级。

3、发展红色旅游需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把保护修缮革命遗址工作与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开发红色教育研学旅行线路,打造“红色教育、绿色休闲”的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品牌、精品旅游线路。

4、传承红色基因需形式多样弘扬。依托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宣传老区,大力宣讲红安等革命前辈英雄事迹,开展“五大振兴”的调研与宣传,聚焦新时代老区建设,老区乡村振兴,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新型媒体,加大红色文化对外宣传推介,打造红色热地,擦亮传奇红安,将军故里名片,保持红安永远红。

(红安县老促会:王旺松吴家永刘兴吾吴吉东罗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