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工在通山

2024/04/21  浏览量:   作者:孔帆升  来源:通山老促会

    1929年9月29日,红五纵队开到通山县杨芳界头,从杨芳界头进通山境,经林上宋家,冷水坪,藕塘,绕过厦铺街转花纹泉宿营,到宝石老街舒家。为了避免打扰群众,政委何长工指示部队不住民房,在舒氏大祠堂住下来。在祠堂容纳不下的就在屋檐下或廊里搭铺。红军秋毫无犯的纪律和对老乡和蔼的态度,博得了群众的好感。第二天就有人愿意找红军攀谈,有几个十多岁的孩子竟试探地向战士们问道:“你们是不是红军?”“是不是彭德怀的队伍?”看他们那个吞吞吐吐的表情,显然是受了大人的指使才问的,这说明这个村子的群众对红军不是毫无所知的。当天,何长工就安排干部战士,暗地打听该村的社会情况,尤其是政治情况,才知道这个村庄的居民中,有许多是革命烈士家属。他门的亲人都是因为参加大革命而被反动派成批地捕杀的。根据这些情况,何长工估计该村有党组织。
    但是怎样才能找到并取得联系呢?
    当天下午,何长工和李灿组织召开了一个群众大会,公开宣布这支队伍就是湖南、江西过来的红军,并且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宗旨以及政策。会后,老乡们的态度完全变了,争相热情地帮助红军。有的给战士们拿来棉被、铺板等用具;有的端着大碗的菜饭送给红军吃;有的还当即腾出自己的住房,硬要战士们住下……群众自日那种疑惧冷淡的表情完全消失了。
    当天夜里,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农民,找到红五纵队部来,声称要找党代表,他就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这时何长工也公开了身份,同志相见,格外亲切,他们兴奋地一直谈到深夜。他告诉何长工,通山城里只驻扎了敌人夏斗寅部的一个营,附近各个区镇只有一些“常联队”都不超过百把人。通山一带也有党的秘密组织在活动,但县委却不易找到。根据以上情况,何长工等领导决定,先把通山附近的横石潭、大畈等地的反动民团消灭,以便设法与通山县委取得联系。有了群众和地方党组织及党员同志的帮助,第五纵队就不再是两眼一抹黑了,很快地掌握了这几个集镇驻敌的详细情况。他们用奇袭的手段,接连消灭了驻守横石潭、扶石、大畈三个集镇的“常联队”,缴获了三百多条枪和许多弹药。在打下横石潭的那天,正巧该镇逢集,部队当即向赶集的群众进行宣传,对捉到的俘虏在进行了简短的政治教育之后,公开宣布去留自便。结果多数愿意留队;不愿留的,立即发给回家的路费允许回家。红五纵队消灭“常联队”的消息不翼而飞,迅速在通山一带传播开来,老乡们很快地知道了鄂东南出现了一支穷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
    次日,部队开拨,从富有到富水河南岸的大畈竹林下。当天下午,在红五纵队指挥部门口,政治工作人员正忙着书写标语,画宣传画。一大群老百姓围着观看。正在旁边观察群众反应和情绪的何长工,忽然看见从人群里走出三四个中年农民模样的汉子,他们低声商量了一会儿,便朝着指挥部门口走来。其中一位高个子走到何长工面前,先打量了他一番,突然很高兴地问道:“请问,你们的官长在不在?”
    “你们找他干什么?”何长工奇怪地打量着这几个人,觉得他们似乎与一般农民不同。“我们是通山县委的,想找你们的官长谈谈。”“你们有没有证明?”“有。”高个子立刻从怀里掏出了一颗木质的圆形图章,何长工接过来仔细端详,果然是中共通山县委会的公章。
    “他就是我们通山县委书记叶金波同志。”旁边一个瘦小的年轻人,指着高个子向何长工介绍。“啊!”何长工就像在异乡突然遇见了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内心充盈着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他紧紧地握住叶金波的手,激动地说;“我就是这个部队的党代表,可找到你们了!可找到你们了!”
    当何长工陪着他们走进指挥部和李灿等人见面时,他们都高兴得不得了。叶金波立即通知各区委派人前来开会,并且还写了一张“中国共产党通山县委员会”的大纸条,贴在了指挥部的大门上。在那时真是有军就有权,就有党,从此这里的党由地下转为公开。
    这天晚上,何长工等同他们交谈了一整夜。叶金波介绍,在鄂东南地区,各县都有党的组织,由大冶中心县委领导。大冶中心县委负责人是湖北省委特派员吴梓民,还有一支地方武装,番号是“红十二军”,有百多条枪,由谢振亚领导。敌人在这个地区防守比较薄弱,仅通山,阳新、咸宁、崇阳等县城里驻有正规部队,其他区镇只有“常联队”,没有多大战斗力。叶金波热情地表示要竭尽全力支援红军,并再三询问红五纵队有什么困难。何长工提出了寒衣和兵员补充两个问题,他们毫不迟疑地答应给予解决。此外,基于敌情,叶金波还建议选择黄沙镇作为部队落脚点。
    接着,叶金波详细地向李灿、何长工等介绍了黄沙镇的情况。黄沙镇位于通山东北,距通山八十里,地处一块大坪地中央,高山密林环绕,只有两个隘口出进,地势十分险峻。镇上有一千多户居民,店铺、作坊都较齐全。市镇附近是肥沃的稻田,棉粮不缺。在那里已经公开建立了革命政权和农民协会、赤卫队等群众组织,群众的革命情绪很高,在黄沙镇落脚是非常合适的。
    11月初,叶金波带着红五纵队从大畈到了白泥,翻鸡口山来到黄沙镇。这天,镇上像过年过节一般,到处悬挂着红旗,喜气洋洋。一大清早,街道两旁就挤满了群众。红军午后才到,先在镇外稍事休整,随后开进镇街。人群里立刻鞭炮齐放,锣鼓喧天,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每个战士都为群众热烈欢迎的场面而感动。
    部队到了黄沙镇,就像回到了自己家。老乡们早已把自己的住房打扫得干干净净,让给战士们住。赤卫队员们日夜代替战士们站岗放哨,老大娘们抢着替战士们烧饭做菜,青年妇女们成群结队地来替战士们洗衣洗被子。通山县委迅速地动员和组织了镇上所有的裁缝为部队赶制棉衣。只用一个星期,一千多人的队伍全部换上了冬装。许多年轻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参加红军。
    部队战士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群众的热爱。战士们严格地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帮助群众挑水、打柴,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使得部队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至此,红五纵队不但找到了落脚点,而且深深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29年11月上旬,在黄沙镇举行了大冶中心县委和第五纵队党委扩大联席会议,湖北省委特派员吴梓民和大冶、阳新、通城、崇阳、咸宁等县县委负责同志都赶来出席。会议根据红五纵队从井冈山带来的“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决议党和红军当时在鄂东南的中心任务是: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消灭本地区的反革命武装;开辟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主力,发展农民自卫武装,以争取在鄂东南地区造成一个“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会上责成吴梓民和五纵第一支队党代表游雪程执笔起草上送党中央和湖北省委的报告。
    部队在黄沙镇休整了半个月之后,便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始了攻打通山城的战斗。
    部队从黄沙镇出发,一千多农民拿着梭镖、鸟枪前来助战。由于事先经过了周密的调查,对通山城守敌的情况已了如指掌。该城驻敌只有夏斗寅部的一个营,他们与地方民团有矛盾,与阳新城守敌范石生部也无联系,只靠驻崇阳、咸宁的夏斗寅另一部出援,且通山与该两城均相距百里之遥,敌人不容易增援。因此,红军估计敌人守不住城一定要向咸宁、崇阳方向逃窜,而这条通路的两边都是山岭,山上林深叶密,最适于打埋伏。于是,李灿、何长工指挥红五纵队主力和五百名赤卫队员连夜插进去,在大路的两边设下了伏击圈;另外,以两个连会同五百名赤卫队员悄悄开抵通山城东郊,趁着夜色布好阵地,准备攻城。
    翌日拂晓,红军开始攻城。敌人据城顽抗,打了三个多钟头,城门被炮火轰开,敌人伤亡惨重。残敌看势不好,即打开西门往咸宁方向逃窜,正好陷入红军预设的伏击圈内。突然一声号响,两山红旗齐举,遍地杀声震天,时间不长,即将敌人全部歼灭,活捉了三百多名俘虏,缴获了三百多支枪和许多弹药、装备。
    红军打开通山县城反动政府的“义仓”,把粮食分给贫苦群众;打开监狱,解放无辜受难的人民;对城中的豪绅巨富一般不杀,只要他们捐一些军饷,对中等商人则不征不捐。这些政策的执行,再加上红军对群众秋毫不犯的实际表现,打破了敌人污蔑红军“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的反动宣传。一些群众过去对红军的误解,也逐渐解除了。
    对捉到的俘虏,红军按照优待政策,不杀不辱,启发教育,并从中挑选出一批表现较好的回到敌军内部去做瓦解工作。他们回去后就在白军士兵中秘密宣传红军的好处,有的给红军送情报,有的在火线上主动向红军缴械投诚。红军对于捉到的俘虏予以释放,并且每人还发给几块光洋当路费,被释放的俘虏成了红军的义务宣传员。红军的政治影响深入到敌军内部,他们一经与红军接触,就纷纷败退或者干脆缴枪投降。
    有一次,一个农民跑来向红军报告:“镇上来了一队白军,可是打着红旗,正在镇上开饭。”何长工觉得奇怪,便亲自带领十几个战士化装成农民前往大冶刘仁八镇侦察。他们挤进围着看热闹的人群中,只见地上果然插着红旗,一百多名白军士兵刚刚吃完饭。只见一个年轻的军官站出来大声地说:“大家都是工农子弟,愿意跟我投奔红军的举手!”士兵们唰地都举起手来,接着就热烈地鼓掌,群众也鼓掌表示欢迎。这时,何长工明白了,原来这是一支起义的队伍。正巧那位军官又大声地邀请群众讲话,何长工就站出来向他们讲解了一些红军的政策和生活情形。讲完之后,那位军官半信半疑地望着何长工,像是发现什么似地说:“我看你不像个老乡。”何长工随意说:“我是个农民,红军就驻在我们村上,所以我了解他们,如果你们要投奔红军,我可以给你们带路。”随后,他们就跟着何长工到了红军驻地。直到进了指挥部以后,那位军官知道了何长工的身份,笑着说:“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不像个农民!”这个白军连队是从大治拉过来的,那年轻军官名叫王愚,是该连连长。何长工当即将这个连编入了第二支队。
    红军在进入通山县城的第三天,为庆祝攻下通山,取得胜利,举行了军民庆祝大会,有一千六百多人参加。会上,何长工发表了讲话,他进一步大造革命声势,宣传了红军的宗旨和政策。为了获得更多的情报,何长工在通山县邮电局找到几个邮差,他们出身贫寒,通过政治教育,都愿意给红军做秘密交通工作。后来,他们经常给红军传递消息,邮送报纸,甚至把敌人的军政公文也送给红军,使红军获得了很多重要情报。
    在通山县城内,红军还缴获了一座敌人的修械所。经过宣传动员,全所三十多个技术工人都愿意为红军工作。于是就把车床、烘炉等全套机械设备搬到了龙港镇。从此,鄂东南根据地就有了一所小型的兵工厂。这个修械所的所长和工人,过去都是汉阳兵工厂的技工,他们经常通过私人关系把红军的枪炮送到汉阳兵工厂去修理。后来,这个修械所搬到了井冈山,加上长沙战斗中争取的工人和缴获的部分机器,成了红军江西兵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他们还编了一首歌谣:“九月里来是重阳,红军挺进鄂东南,  通山首战打胜仗,缴获敌人兵工厂。”
    红军在通山城里驻扎了五六天后回到黄沙镇。这时,地方党已经动员了一千多名工农积极分子前来参加红军,他们和从红军中抽调来的一批老战士合编为一个新兵营。在当时的游击战争环境里,对新兵不可能施行正规的训练,仅仅进行一个多星期的射击训练,教会新兵瞄准射击、利用地形地物等基本军事知识,就去执行新的战斗任务了。
    11月中旬,红五纵队回到黄沙镇,不久,又出击阳新龙港镇和龙港洞下两个据点,攻下阳新的排市。为打阳新扫清了外围。二十八日,红五纵队在阳新赤卫队三千多人的配合下,经过激战,攻克阳新县城。红五纵队在打下通山、阳新后,继续向西北方向展开游击活动。11月间,侦察到敌人在大治城内只驻扎了一个百余人的“常联队”,决定攻打该城。
    11月7日中午,部队开抵大冶城郊树林里隐蔽待命。大冶城位于韦源湖畔,三面环水,无法通过,只能从西面陆地进攻。黄昏发起攻击,枪声一响,敌人慌忙拥上城楼守城。红军几十个“爬城队”队员个个技术熟练、勇敢矫健,并且有活动云梯、铁刺脚镫等爬城利器,登墙上壁像壁虎一样敏捷迅速,大家都称他们为“爬城将军”。他们冲到城墙下,立刻架起竹简制的活动云梯,在机关枪猛烈火力的掩护下,勇敢地爬上城去。那些“常联队”从未经过这样的情形,不敢再行抵抗,只好乖乖地缴械投降了。
    红五纵队打了大冶之后,挥师南下,此时,已是深秋严寒季节。经过五十华里的急行军,来到大冶刘仁八镇,一举消灭了这里的“常联队”,接连消灭了阳新的白沙铺、小箕铺、三溪口等十几个集镇的“常联队”,并且又一次攻开阳新县城,全歼驻守该城的敌正规军范石生部的两个营。随之又二战大冶,里应外合,促成大冶、阳新兵暴和起义的成功。
    一个月中间,红军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横扫通山、大冶、阳新三县,将敌人在这三县的驻军和反动民团武装基本消灭。红五纵队获得初步胜利,先后共缴获迫击炮十多门,重机枪三十多挺,步枪一千余支,还有大批的弹药物资,大大改善了红五纵队的装备。红军的队伍也由一千多人迅速发展到四千多人,扩编为两个支队。

编辑:许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