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北伐路上的共产党员郭俊

2024/04/07  浏览量:   作者: 肖成强  来源:安陆市老促会


    艰辛求学 投身革命
    郭俊,1897年11月出生于安陆。1912年,考入省立汉东书院。在这里,他受到新教育的启发。1917年夏季,郭俊与恽代英在湖北武昌创办的“利群书社”建立了关系,经常购阅革命书籍,钻研革命理论,并刻苦攻读俄语。1922年毕业前夕,郭俊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郭俊到当地驻军第一混成旅任见习排长。上级党组织曾派共产党员李之龙与郭俊秘密联络,进行革命活动。
    1924年5月,孙中山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以培养北伐军事干部。郭俊受党组织委派,奔赴广州,参加创办军校的工作。学校建成后,郭俊任第三队第一区队长。他忠于职守,联系群众,积极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革命道理。
两次东征 战功卓著
    1924年10月,广州发生了商团叛乱事件。公然开枪打死、打伤参加庆祝“双十节”游行示威的群众百余人。广州顿时处在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动员黄埔学生军投入战斗,向西关进剿。郭俊受命带着一区队的学员,随着黄埔军校的另两队学员开赴广州组成中央革命委员会卫队。商团凭借层层铁栏和木栅顽抗,平叛的滇军、湘军未能攻下商团的阵地。学生军虽然是第一次接受战火的考验,但由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战斗目的明确,斗志旺盛,打得英勇顽强。入夜,展开了激烈的巷战。郭俊沉着机智,不止一次地提醒学生军:“黑夜巷战,注意分清敌我。尽量避免误伤老百姓。”商团军抵挡不住,纷纷溃退,学生军乘胜追击。一夜激战,郭俊的区队无一伤亡。
    此后,军校内革命势力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集中反映在青年军人联合会和孙文主义学会针锋相对的斗争上面。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郭俊和青年军人联合会中的共产党员团结国民党左派,用演讲和漫画等多种形式,揭露孙文主义学会骨干分子王柏龄及其一伙打击共产党人,破坏国共合作,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种种罪行,使王柏龄丑态毕露,威风扫地。
    广东革命政府在镇压商团叛乱之后,初步得到巩固。但是,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滇桂军阀以及陈炯明都妄想推翻这个政府。为实现广州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于1925年2月1日举行了第一次东征。参加东征的有粤、湘、滇、桂等军,主力军是以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为骨干的黄埔军校学生军,共两个教导团。三千多人。郭俊任第一教导团第三营第七连连长。
    东征军分左、中、右三路。周恩来率领黄埔军担任右翼主力,沿广九铁路线前进,军队所到之处,不拉夫,不筹饷,不住民房,公平买卖。一次,郭俊所在连的官兵到一个村庄扎营,烧了农户的柴。当时主人不在家,郭俊亲自写了一张纸条说明情况,连柴款一并压在桌上。 
    向淡水挺进时,七连担任尖兵任务。为其主力进攻广州作准备,敌军洪兆麟部在淡水城内布置了一个旅的兵力。郭俊立即向团部报告敌情。教导团立即动员官兵急速行军,抢在敌军后续部队到达前攻打淡水城。
    淡水城墙高达五米左右,敌军防范甚严,2月15日拂晓,黄埔军开始进攻,激战至正午,一团首先攻入城内。经过一场巷战,歼敌近半,余者全部被俘。不久敌人后续部队出动万余兵力,疯狂反扑。郭俊率全连担负右翼掩护,多次打退敌人进攻,保卫了指挥所的安全。
    陈炯明在洪兆麟部被黄埔军击败后,又急令其“劲旅”林虎、李易标两部,号称五万大军,进攻潮汕。黄埔军立即组织兵力迎击。郭俊所在的一团担负正面攻击任务。3月12日在棉湖西北山地与林虎主力遭遇。敌军居高临下,地形有利,双方轮番冲杀,反复较量,阵地变换达数十次,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下午4时,黄埔军官兵奋勇异常,但因敌众我寡,伤亡惨重。郭俊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在冲锋中多处负伤,仍坚持战斗,最后,胸膛弹中,倒在血泊中。战斗结束,在阵亡烈士的遗体中找到他时,已生命垂危,急送汕头博爱医院治疗。
    不到两个月,东征军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三万多人,其余部败退闽南。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9月,陈炯明获香港殖民政府大量军火援助和段祺瑞政府拨给的军饷、军舰后,又乘机占领东江一带,陆续将主力集中到惠州地区,企图再次进犯广州。于是,国民革命军于10月1日开始第二次东征。此时,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师党代表。郭俊伤愈后,任第二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长,编入东征军第一纵队。10月13日,由第二师第四团担任主攻,郭俊所在的一师为总预备队。二师反复变换战术,终于打开缺口,冲进惠州城内。总预备队随即迅速入城。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国民革命军终于占领南国第一天险的惠州城。
    在频繁的战斗中,郭俊十分注意扩大党的组织,发展觉悟高的官兵入党。他发现一营副营长侯镜如立场坚定、作风勇敢,便进行重点培养。攻克惠州城后,他与周恩来一起。在西湖关帝庙,秘密介绍侯镜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久,郭俊被提升为三团党代表。他率部由平山、白云进入海丰,遭到叛军洪兆麟、谢文炳部约七八千人的袭击,情况十分危急。他沉着应战,一方面组织后备力量投入战斗,为正面战场增援,向敌军密集的郑家桥冲锋,一方面派侦察队从右侧抄敌后路。敌军腹背受击,全线崩溃。三团以少胜多,结束了海丰战斗。
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东征军歼敌一万余人,陈炯明逃往香港。第二次东征胜利。
北伐立功 壮烈牺牲
    1926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推动,广东国民政府6月5日通过北伐案。为了保证十万北伐大军的各项军需,6月30日成立了兵站总监部。郭俊被委任为第一兵站少将站监,主管第一军兵运、兵器、粮秣、被服、军饷、医疗等各项后勤工作。
    7月9日正式出师北伐。兵站随大军北上。郭俊兢兢业业,千方百计保证各项军需供给。
    为了加强对战地医院的管理,防止贪污舞弊行为,路经长沙时,郭俊物色了一名年轻有为的医务工作者到兵站所属医院当司药。郭俊对他说:“你的职务虽小,但责任重大,一是要管好医药的进库、发放;二是要掌握医院的情况,发现贪污舞弊行为向我报告。”
    郭俊非常注意军纪,处处为人表率。一次,有个副官领来一个妓女,介绍给郭俊。郭俊严肃批评这个副官说:“一个官长如不能作表率,怎么要求部下执行纪律?没有纪律,怎么能称得上革命的军队?”在从湖南浏阳到江西铜鼓的路上,他看见一个士兵与小贩争吵,立即策马上前询问情况。原来是那个士兵买水果不按价付钱。他责令那个士兵按市价付清欠款,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对兵站官兵进行教育。他说:“我们是革命的军队,革命的军队就应该不同于军阀的军队,古人云:‘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我们肩负消灭军阀势力,统一国家的重任,一定不能侵犯民众的利益。只有坚持铁的纪律,民众才能拥护我们,才能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官兵受到很大的教育。郭俊率领的这支部队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每到一处,当地群众都主动送茶水、当向导、通情报……热情支援他们。
    9月,北伐军开始进攻江西,因战事需要,郭俊被调任第一军第二师第六团团长。10月上旬攻克武昌后,北伐军分为东路军、西路军、中央军三路。郭俊所部属东路军。
11月初,东路军在江西全线发起总攻,相继攻克九江、南昌。一路斩关夺隘,长驱直进,势如破竹,1927年1月进入衢州。孙传芳垂死挣扎,派孟昭月统率韩光裕等五个师,布防于汤溪、兰溪、游埠、津安一线,企图阻止北伐军继续东进。北伐东路军前敌指挥部决定进行汤(溪)兰(溪)战役,扫清东进障碍。郭俊所在的二师主攻游埠。
    游埠有敌军三、八、十一、十四师的一部与第九混成旅,共7000人。1月29日拂晓,战斗展开。郭俊率六团打右翼,由桥头江进攻青峰山以北的守敌。敌军负隅顽抗,初战进展缓慢。最后将预备队、工兵统统投入战斗,终将顽敌击溃。下午5时追敌至裘家埠、邓家坪一线,敌军又凭借衢江的一条支流隔河坚守。郭俊挑选一个排的健儿。趁夜泅水过河,摸掉敌哨兵,夺取敌军前沿阵地的机枪,对敌军猛烈扫射。敌人措手不及,全线溃败,战斗胜利结束。这一仗俘敌300余人,缴获山炮三门,机枪、步枪400余支。可是郭俊不幸腹部中弹,因伤势过重,在转往衢州途中牺牲。
郭俊的灵枢运到衢州,各界民众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追任        郭俊为中将军衔。后按家属要求,将遗体运回原籍,由国民党安陆县政府举行公葬。
    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郭俊为革命烈士!1982年6月,中央军委办公厅信访处给安陆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复信中有聂荣臻元帅这样一句话:“首长说他在黄埔军校时认识郭俊同志,是个好同志。”

编辑:许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