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川边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与艰苦斗争

2024/03/26  浏览量:   作者:胡立超  来源:咸丰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老一辈革命家所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有三个重要的核心片区:即湘鄂边根据地、黔东特区根据地、鄂川边根据地。一般史书在论及湘鄂川黔根据地时,往往只提湘鄂边和黔东特区,完全忽略了鄂川边。但鄂川边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确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鄂川边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咸丰大村会议以后,创建的相对独立的一片根据地,它以咸丰的活龙坪、小村、黑洞(今黄金洞)为中心,辐射面积达到湖北恩施、利川,四川黔江、彭水、酉阳、石柱(今属重庆)广大地区。
 
一、大村会议——鄂川边根据地创建的源头
    1933年秋冬,由于国民党军队对红色根据地的疯狂围剿,战损巨大,加之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极力推行极左路线,在红军内部进行“肃反”和抓“改组派”,残酷杀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红军干部,在此期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万涛、段德昌及一大批红军师、团级干部惨遭错杀,红二军团由三万人锐减到1.5万人。
    到1933年11月,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最后一块红色区域——湘鄂边苏区为国民党军队占领,中央分局与红三军被迫撤出根据地,转移到咸丰、利川、恩施边界活动。面对严峻的形势,12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咸丰召开了著名的“大村会议”,会议初步批判了夏曦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讨论了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失败的教训与当前的任务,形成了《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大村会议决议》,鉴于国民党军对湘鄂边的军事“围剿”和敌我力量悬殊太大,决定放弃恢复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打算,改向四川的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地区发展,并将“恢复湘鄂边”的口号改为“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
     1933年12月21日午夜,大村会议刚刚结束,红三军为贯彻大村会议精神,便从咸丰出发挥师川东,于22日凌晨攻克四川(今重庆)黔江门户大路坝、中坝,并于当日下午占领黔江县城。为尽快实施开创新苏区的决议,22日晚,贺龙、关向应即派谷志标、樊哲祥、周念民到黔江华文石印社印制《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告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父老兄弟姊妹书》,散发到川东南各地。又从七、九两师和特科二大队抽调一批干部、战士,组成若干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小分队分赴册山、县坝、舟白、正阳、两会、香山寺等地发动群众,组建农会和农民委员会,开展打土豪的斗争。同时,将军部副官花顺涛、军部特务三分队队长刘汉卿和某团团部书记长冯义发等一些红军骨干下放到地方,领导创建新苏区的工作。24日,黔江人民举行了红三军胜利攻占黔江县城的庆祝大会,会后,广大群众纷纷要求参加红军。贺龙根据群众的要求,组建了几支游击队,吸收了三百多人参加红军……”
    红三军攻占黔江县城的消息,震撼了鄂川大地。四川军阀刘湘闻之,即派陈万仞第五师达凤岗旅纠集周化成保安团穷凶极恶地扑向黔江。面对敌军的疯狂反扑,夏曦贺龙等认为形势对红军不利,酉、秀、黔、彭暂无力占领。于是在修整一周后,遂令红三军撤离黔江县城,经利川小河,于29日来到咸丰活龙坪乡,贺龙见活龙坪山大人稀、处于鄂川边境,国民党统治力量相对薄弱一些,便在金家洞、黑岩角及牛昌坪、沙子坝一带的群众家里安置红军伤病人员70余人,同时留下军部特务队第三分队队长刘汉卿、军部副官花顺涛、某团团部书记冯义发以及宋必汉、罗师爷等负责掩护伤病员,开展地方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       
    1934年1月1日,红三军主力决定避敌锋芒,前往鄂川黔边区活动,离开活龙坪前,打击了这一带的反动土豪秦万高、秦万选、姚志学、罗汉实等,为后方基地建设缔造了一个较为安全、宁静的环境,使得鄂川边根据地创建有了一定的基础。
二、独立团——鄂川边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红三军主力离开活龙坪以后,留下来的刘汉卿、花顺涛、冯义发等就如何巩固活龙坪临时后方和创建根据地问题作了认真研究,决定:冯义发驻离活龙坪集镇不远的金家洞发动周围群众,掩护、照料伤病员;刘汉卿、花顺涛带领留下的红军骨干和一些轻伤员在附近游击,发展革命武装,打击土豪、团防,筹集给养。1月15日,刘汉卿、花顺涛带着20多名战士游击到利川大沙溪,当地农民邱金旺、邱金高两兄弟和白果坝铁匠龙修根、龙修玉两兄弟,不堪忍受国民党官府的压迫和土豪劣绅的盘剥,要求参加队伍,并在当地关庙与刘汉卿、花顺涛等人歃血盟誓。当天下午,他们4人带着化装成农民的刘汉卿、花顺涛到排山岭,提了团总安昭廷的4支步枪。事后又到香花岭,吸收60多名贫苦农民参军。1月下旬,刘汉卿、花顺涛率部回到活龙坪附近的晓溪,打了反动团防谭银山,缴枪30支。接着又打了土豪谭珍斗、陆肖相、王能山,缴获3支步枪和大批粮食,战士们把缴获的粮食挨家挨户送给穷人。然后,刘汉卿、花顺涛召集穷人开会,宣传红军同农民是一家,反对抓丁派款,专打土豪劣绅,专杀贪官污吏,为穷人找饭吃,找衣穿,将来还要分田分地,号召青壮年参加红军,跟着红军干革命。会后即有二三十人参加红军。不久,刘汉卿、花顺涛率部回到活龙坪。此时,安置在利川小沙溪和咸丰大村、小村、八家台养伤的红三军伤病员纷纷归队,队伍迅速增到100多人。于是,部队及时打出“红三军游击独立团”(以下简称独立团)的旗号,刘汉卿任团长,花顺涛任政委。下设两个中队,一中队由刘汉卿、宋必汉负责,二中队由花顺涛、傅在先负责。独立团官兵的服装全是便衣,只在衣袖和裤脚边缝上一小块红布条作为标志。
    独立团成立以后,广泛活动于湖北咸丰的李子溪、大村、小村、钟塘、茅坝、尖山、小水坪、燕子嵌、水坝、大路坝、蛇盘溪、黑洞、五谷坪、水杉坪、清水塘、二台坪、龙潭坝、利川县的小沙溪、大沙溪、忠路、小河、黄泥塘、狮子坝、毛坝及四川石柱县的金铃坝、黔江的毛坝子、八面山、小南海、中坝等地。面积达数十个乡,影响鄂川两省四县。独立团所到之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尽量打击反动势力,没收土豪财物分给穷苦百姓,宣传红军的政策和主张,群众十分拥护,亲切地称他们为“小红军”。其间,独立团不仅要与地方反动团防较量,而且还要同新三旅、保安团等国民党反动武装作战,斗争十分艰苦。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团对地方团防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对新三旅、保安团则采取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灵活游击,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1934年3月初,独立团游击到大村,敌王炳先率保安团400多人袭击,并强迫群众带路。独立团事先得到群众报信,一部分选择有利地形埋伏起来,一部分佯装玩耍。敌军一到,玩耍的红军扔掉骡马、物资就跑。敌人只顾抢东西,独立团旋即进攻,敌措手不及,毙敌司务长以下数人。
    独立团十分注重壮大革命武装。先是在大路坝收编了联英会神兵30余人;后又与留置利川的红军伤病员组成的李景凯、邓永兴双庙子游击队会合。3月中旬,独立团又在活龙坪与红三军军部经济处处长毛子英领导的黑洞游击大队会合,部队很快发展到了4个中队、500余人,中队长分别由刘汉卿、花顺涛、傅在先、宋必汉担任。
    与此同时,冯义发、罗师爷等,在活龙坪一带发动、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巩固临时后方。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贫苦农民一起劳动,交心谈心,向农民宣讲革命道理。有时还召开座谈会,组织农民诉苦,启发大家,指出:穷人的苦根就是土豪劣绅的剥削压迫;穷人要翻身,只有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没有饭吃就挑大户的粮食,没有耕牛办阳春就牵大户的牛……他们还鼓励大家团结一心,把活龙坪建成独立团的老家,成立苏维埃政权,领导农民闹革命,把土豪霸占的田地分给穷人。
    1934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和红三军游击到利川文斗十字路,独立团前往汇合并汇报情况。随后,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将鄂川边游击独立团更名为红三军鄂川边独立团,正式任命刘汉卿为团长,花顺涛为政委,傅再先为副团长,陈云武为参谋长。改四个中队为大队,任命了各大队队长,同时成立了特务科,管理科,军需科等组织,并为独立团补充了一批武器装备。
    6月20日,朱清武、傅忠海领导的川东石柱县金玲坝游击总队受到当地团防1000余人袭击,损失惨重。余部300余人在傅忠海、朱清武带领下冲出重围,撤到利川境内休整,得悉鄂川边独立团正在利川老屋基龙乡台谢家湾与国民党鄂军新三旅薛芝轩团激战,立即率队前往增援。敌人腹背受创,惨败而逃。游击总队与独立团会师战场。会师后,游击总队被改编为鄂川边红三军独立团第七大队,朱清武任大队长,傅忠海任政委。独立团兵员增加到700多人,拥有枪支400余条。为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工委决定独立团成立党的总支委员会和政治处,李绪先为总支委员会书记,各大队成立党的支部,使独立团战斗力大增。
 
三、工委——鄂川边根据地领导核心
    1934年4月14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利川十字路举行会议,夏曦、贺龙、关向应等人出席。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鄂川边区苏维埃运动任务的决议》,鉴于鄂川边独立团已在咸丰活龙坪、黑洞、小村和利川、黔江一带站稳脚跟,遂决定成立中共鄂川边区工作委员会,随红三军鄂川边独立团一起行动,任命冯义发为中共鄂川边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刘汉卿、花顺涛、李绪先为委员,军部副官田××为分局驻工委特派员(6月,傅忠海、王怀廷增补为委员)。同时,任命军部参谋王文臣为活龙坪独立大队队长,负责保护工委安全。这一决定,使鄂川边区咸丰、利川、恩施、黔江、石柱等县革命斗争的熊熊烈火更加旺盛,催生了鄂川边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苏维埃运动。
    为保证湘中共中央鄂西分局十字路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决议》要求:“工委”必须“在农民委员会、独立团、游击队、赤卫队中去组织共产党的支部,吸收斗争中最坚决激进的分子入党,使党的组织成为斗争中的骨干,形成运动中的干部”。 “十字路会议”指示鄂川边工委的任务:在于要用发动群众斗争来组织农民暴动、扩大游击战争的路线,来代替单纯游击队的军事投机的路线。首先就在肃清地主、富农的影响,提高农民群众的这一斗争到彻底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政权的农民暴动,并且要扩大到鄂川边区几个县利川、石柱、黔江、咸丰、恩施的周围。
    会议同时强调鄂川边独立团的任务:“今天还不是依仗它去消灭强大的敌人,而是在帮助赤卫队去解除地主的武装和领导发展附近的小的游击队与赤卫队。”“应该使他们能成为帮助发动群众斗争的力量,应该号召他里面的战士,去做当地组织群众的工作。要求:“边区要按照斗争的发展,组织小河、狮子坝、长屋间、牛滚凼、活龙坪等几个中心区”,“计划创造以小河、活龙坪一带为中心的游击区域,使湖北咸丰、利川、恩施和四川黔江、石柱等地成为新的游击根据地,然后再向湘黔发展。”并将红三军特科二大队改编为黔江游击大队,隶属中共鄂川边区工委领导,龚昌荣任大队长,下辖3个中队、80余人、70多条枪。会后,黔江游击大队自活龙坪返回后坝,在黔江境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1934年4月下旬,鄂川边独立团从利川回到活龙坪,中共鄂川边工委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冯义发、田特派员、刘汉卿、花顺涛、李绪先等。会议讨论了执行中央分局“十字路会议”决议和创建小河、活龙坪游击中心区问题,决定工委机关驻活龙坪金家洞,负责组织领导鄂川边苏维埃运动和活龙坪中心区的建设,同时决定在活龙坪建立后方医院和兵工厂,后方医院设于黑岩角洞内。工委委员作了分工:冯义发书记留守工委机关,负责党务、地方工作和独立大队,并筹建兵工厂;田特派员分管后方医院,兼做附近农村的群众工作;刘汉卿、花顺涛、李绪先率独立团游击,发动群众,扩大武装。从此,鄂川边的革命斗争有了党的统一领导,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
    在鄂川边工委的领导和独立团武装的支撑下,鄂川边各县发展了多支红军游击队。在中心区活龙坪、小村、黑洞就有钟德之、毛子英、韦广宽、穿洞、土地溪等七支游击大队,在利川有周念民领导的利川游击大队、王怀廷、牟来松领导的小河游击大队,恩施有金龙坝游击大队,黔江有龚昌荣游击大队、石柱有金玲坝游击总队,秀山有坝芒、枷档河、巴盘三支游击队等等。
四、农民委员会——鄂川边根据地的政权组织
    活龙坪会议后,冯义发、田特派员分别在金家洞附近的沙子坝和黑岩角附近的水坝,继续串联发动群众,宣传红军的宗旨和党的土地政策,组织群众打土豪分浮财。4月下旬,独立大队60余名战士配合田坝50多名贫苦农民,到活龙坪附近的中堡,打了土豪费新振,挑回粮食4000余斤,全部分给没有饭吃的穷人。5月初,独立大队又与郑家坝的劳苦农民一道,组成100余人的队伍,到茶园打了土豪黄成之、黄云丰,挑回粮食4000余斤、牵回耕牛两头,也全部分给了穷人。6月中旬,在农民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工委决定,在活龙坪沙子坝建立了根据地政权组织——农民委员会,鄂川边工委书记冯义发在沙子坝杨家品家里召开成立会议,告诉大家:“农民委员会是为穷苦农民办事的。我们穷人只有通过农民委员会这种形式组织起来,扭成一根绳,才对付得了反动团防和土豪劣绅。”“农民委员会是个基础,以后我们还要组织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会议要求:大家要选穷人,选好人,选愿意多为穷人办事的、肯干的、不自私的人进农民委员会。会议选举杨家品为管理委员,杨章珊为调解委员,×××为整肃委员,杨家喜为足长(负责传递消息)。会上研究了农民委员会当前的任务:一是保护伤病员的安全;二是把穷苦农民都吸收到农民委员会中来,把愿意参加红军的迅速送进独立团;三是发动农民打土豪,把没收的粮食分给农民;四是组织农民抓住季节搞好生产。
    根据地政权组织——农民委员会成立以后,农民委员会积极组织群众支援独立团的各项工作。诸如传送信件、侦查敌情、报告信息、帮助红军搞好后勤、照顾伤病员等。其间,田特派员分管的黑岩角后方医院及活龙坪兵工厂也都相继建立起来。兵工厂主要是手工生产一些梭镖、大刀,以弥补独立团武器之不足。活龙坪农民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鄂川边根据地党、政、军组织建设完成,根据地基本形成。
五、浴血鏖战——鄂川边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鄂川边根据地创立之始,就是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有红三军主力在附近活动之时,国民党军和地方团阀尚不敢疯狂进攻。红三军主力进入黔东以后,反动势力便凶焰嚣张、竭力报复,务必出之而后快。国民党湘鄂川边区“剿匪”总司令徐源泉,立即指挥原来专门对付红三军的新三旅(旅长蒋作均)薛芝轩任团长的二团、蔡章营任团长的三团和张刚指挥的王仲甫任团长的保安一团、胡协南任团长的二团、蔡劭任团长的保安三团,纠集地方反动团防“围剿”独立团。同时责成川军陈万仞“联络鄂军、不分畛域,予以兜剿,期绝根除”。
    1934年5月底,国民党川军陈万仞黄团一部,纠集活龙坪残余团防疯狂“围剿”中共鄂川边工委机关驻地和红三军鄂川边独立团总部金家洞。当时,独立团正在大路坝一带游击,金家洞里只有工委书记冯义发和独立大队的20几名战士,其中一部分还是伤病员。冯义发一面组织兵力据险固守,一面派人飞报独立团。独立团急忙赶回金家洞救援,黄部捣乱一番后退回黔江。
    6月24日,湖北保安二团三营纠集冷学先、谭银三、秦万高、费震兴、梁凤廷等豪强率壮丁1000余人,再次围攻金家洞。为了不使附近老百姓再遭敌军蹂躏,冯义发将其移入洞内,自己带着二三十名战士防守洞口。而敌军则在洞顶架上机枪扫射,并在对面山上炮击金家洞,持续三天两夜都未攻破。最后,敌人弄来干柴、辣椒……点燃后接二连三猛往洞里扔,第一道马门被烧毁,呛人的浓烟通过串洞越过第二道马门涌进上洞。冯义发立即组织上洞群众和伤病员向下洞转移,自己又带领二三十名红军战士返回、固守第二道马门。不久,战士们眼被熏肿,喉咙呛得咳血,但仍顽强地坚持战斗。26日夜,冯义发抓住时机,带领大家从尾洞口放宏索(大绳),滑下悬崖绝壁,在钟塘找到独立团。是役,金家洞陷落,独立团两名战士牺牲,警卫员刘光先等5人被俘。
    28日,保安二团一营得寸进尺,又将红三军临时后方医院黑岩角包围。此时,投机革命、参加红军并任独立团独立大队大队长的王文臣认为敌势较大,难以抗衡,在敌保安二团团长王南协挑拨离间之下叛变, 7月1日,王文臣与其兄王西臣(排行第六,时任独立团侦察参谋、家住金家洞,解放后被咸丰县人民政府镇压)密谋,在黑岩角杀害了田特派员、罗师爷和几名红军伤病员,并严密封锁消息。4日,独立团摆脱敌军抵达活龙坪水坝朝阳寺,刘汉卿、花顺涛不知有变,带领4名战士前往黑岩角,一起爬上悬梯。刘汉卿刚进洞口,就被王文臣叛兵捉住,花顺涛及卫兵上去救援,叛兵开枪、投弹,独立团政委花顺涛、指导员张子汉(咸丰城郊瓦窑沟人,跟着贺龙从咸丰到洪湖又返回鄂西咸丰)和一名战士当即牺牲,刘汉卿被扣押。独立团参谋长毛子英代理团长,工委书记冯义发兼任政委。22日,刘汉卿趁机逃出魔掌,途经水坝、忠塘,回到独立团,继续担任独立团团长。
    25日,独立团获悉敌新三旅薛团一部100余人驻在大水坪集上,决定出其不意,消灭这股敌人。于是连夜向大水坪附近集结。次日,一部分战士扮成赶集的农民潜入敌军腹地,内外夹击。独立团大获全胜,毙敌5人、俘虏7人,缴枪10余支。28日黄昏,独立团抵达尖山一带。敌保安一团、二团和咸丰县保安中队1000余人枪,向独立团逼近。包围了在尖山大坪上宿营的独立团部队。半夜时分突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独立团仓促应战,被迫退上猴子槽,此时,前有上千敌军,后临数十丈高的悬崖绝壁,在此生死存亡之际,独立团将士撕布作绳,乘夜色有条不紊地滑下悬崖,突出重围。是役,独立团损失巨大,部队也由700余人减至400人左右。突围之后,部队决定整编,将独立团的7个大队缩编为3个大队,熊云清任第一大队大队长,傅忠海任政委;孙云保任第二大队大队长,李绪先任政委;董有卿任第三大队大队长,王怀廷任政委。
    8月1日,独立团退回活龙坪李子溪,准备在此休整两天。不料,敌保安团接踵而来。独立团放弃休整计划,向小水坪方向转移,经大沙溪到利川黄泥塘一带活动。9日,在和尚堡柑子溪与敌利川县保安中队接火,双方隔河激战,独立团因子弹不足,主动撤离。
    8月中旬,独立团获悉利川毛坝街上驻有利川县保安中队的几十人枪,便从大村悄悄向毛坝运动。刘汉卿、冯义发带一路直扑上场口,傅在先则带另一路自偏岩子进街,取夹击之势。无奈这天毛坝逢集,人太多,独立团官兵害怕误伤百姓,不敢放手大打,敌军大部乘机逃往沙坝。独立团政委冯义发站在一块石头上指挥战士追击,不幸头部中弹负伤,后在转移咸丰途中牺牲,葬于咸丰钟塘邀联溪。
    11月中旬,常驻咸丰的敌保安二团,纠集县保安中队及反动团防700余人,“围剿”大村、小村、李子溪。独立团在小村与颜希之的保安中队遭遇,当晚两军隔河宿营。午夜,独立团添足篝火,人不知鬼不觉地向大村转移,潜入喂龙沟深山峡谷。次日,颜部气势汹汹地杀过河来,不见红军,只见山坡上堆堆灰烬。颜希之气急败坏,命令部队向大村追击。独立团布下口袋阵,毙敌数十人。颜希之率残部躲进大村团防朱海峰家(实为一座大碉堡),幸免全军覆没。12月,恩施大集场保安团驻军头目赵云武,率部前往小村攻打独立团。独立团得知情报后将计就计,主动撤离小村,迂回敌后,奔袭大集场,一举摧毁赵部老巢,缴获大批物资。
    1934年4月初,国民党鄂军新三旅薛芝轩团撤离鄂川边境,企图进攻新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为了拖住并消耗敌人,独立团决定自石柱回师利川,鄂川边游击队政委傅忠海指派第二中队唐先彩分队30余名战士专程护送。部队从大地坪出发,经过一天急行军,顺利越过川鄂交界的大湾箐大山,进入利川县境,夜宿齐岳山麂子寨。麂子寨是一座古老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地地主徐盖清的堂祖父得知独立团驻扎麂子寨,立即密报薛团。薛芝轩调集全部兵力及徐盖清民团共600余人偷袭独立团。8日拂晓,薛芝轩指挥突击队,扮成上山祭祖的农民悄悄地向麂子寨摸去,到达第一道寨门时,被红军哨兵发现并开枪警告。敌人偷袭不成,便在马角岭上架起小钢炮轰击麂子寨,农民李永海、陈玉梅、谭正伦等不幸倒在血泊中。独立团立即组织群众转移,同时集中火力阻击敌人,打退敌军多次进攻。敌人眼见强攻无效,便抓来当地农民押在前面,向红军阵地进逼。红军将士顾及群众安全,不敢射击,被迫后撤,敌人攻进寨门。负责护送独立团的鄂川边红军游击队小分队在分队长唐先彩指挥下,沉着应战,英勇阻敌,击溃敌军多次进攻,掩护独立团和广大群众成功向后山撤离。小分队战士彭远喜、秦文友、李永堂3人弹尽被俘,惨遭杀害。
    5月20日,刘汉卿率独立团攻打拒交军粮的大沙溪土豪李宏驹、李宏本、罗发发和张宗才。由于土豪藏身之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独立团打了一天一夜未能取胜。后来,大沙溪游击队队长邱金高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发起攻心战,指名道姓地向洞中熟人宣传红军的优待政策,杨宗应、李辉崇、李辉林等迷途知返,当即觉悟,走下洞来。李宏驹侄子李朝宾见洞已难保,便偷偷地从尾洞逃跑。独立团缴获大量钱、粮、物资。
 7月,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湘趁鄂川边独立团转战利、咸边境之机,急令川军黄子裳部与周化成保安团联合“围剿”黔江红军游击大队。大队长龚昌荣率领游击队员奋力反抗,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猖狂进攻。8月上旬的一天,敌军再次集结千余兵力,步步为营,搜索前进。龚昌荣率队退守西泡乡脉东山,利用有利地形打击敌人。次日,龚昌荣将游击大队的战旗插上脉东山高峰诱惑敌军,然后率队绕到敌后“烧背火”。敌人冲上山去扑了个空,恼羞成怒地欲把战旗扛走;游击队员出其不意地从背后杀来,敌军首尾难顾,乱作一团,死伤甚多。敌人不甘失败,第三天继续增兵,再攻游击队。由于敌军人多势众,龚昌荣决定避其锋芒,退守沙坝乡黄泥垭。在转移途中,龚昌荣不幸腿部负伤,游击队员士气大减,而敌人则蜂拥而至,尾追不放。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游击大队且战且退,直至撤出战斗,将龚昌荣护送到八面山鸡泡寨的一个岩洞里隐藏好后,余下的70多名游击队员才在第一中队候汉清队长的带领下继续坚持斗争。贺龙得知龚昌荣负伤隐藏岩洞的消息后,立即派出警卫员李家富自南腰界赶来,带着钱物,专程探望。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红军游击队,一面派人诱降龚昌荣,许以高官厚禄;一面悬出重赏(活捉者赏大洋1000元,献尸者赏大洋600元)捉拿;同时组织数百敌军搜山。后因叛徒出卖,8月28日,龚昌荣被后坝乡民练队长王敦武率队抓获,押解途中害怕生变,遂用两块银元收买地痞李绍兴将其杀害,并扛尸进城,在杨柳街枭首示众三天。当地人民为了表达对龚昌荣视死如归“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永远纪念,特将被他鲜血染红的泥土收集起来垒就一座“热血坟”。贺龙得知龚昌荣壮烈牺牲的噩耗,连声叹息:“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并迅速派人指令鄂川边独立团团长刘汉卿掩护好龚昌荣的遗孤,同时将保留下来的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队员并入鄂川边独立团。
    红军主力转战黔东、湘西后的一年多,是鄂川边根据地广大军民反“围剿”、对敌斗争最为艰难、最为残酷的时期。这一时期,鄂川边独立团及根据地各游击队四面受敌,孤军奋战,虽经顽强战斗,多有小胜,但并未改变被动局面。而敌军反倒因为红军主力不在,攻势越来越猛,除跟踪“追剿”外,又“分区派人督饬民众实行坚壁清野,各要隘地方构筑碉堡防御工事”,给独立团的活动造成极大困难。12月底,一位往来湘鄂边境的商人带来情报,说是“贺龙在湘西恢复了根据地。”鄂川边工委在确定情报无误后立即在李子溪召开会议,决定:选择时机,突出重围,向湘西红军主力靠拢。正当独立团联系咸丰小村等地游击队准备撤离之时,鄂敌新三旅纠集大村、小村、大石板等地反动团防共1000余人,疯狂进攻根据地,并于1935年2月下旬至3月初先后剿杀了小村、李子溪游击大队。独立团突出重围后马不停蹄地急速转移,2月22日抵达利川烂泥坝,次日击败利川保安队的骚扰抵达恩施大集场,消灭了驻扎在此的敌保安队,缴枪20余支;24日凌晨,独立团突破敌军马鹿河防线,折向咸丰白果坝,25日进入宣恩县境,在李家河与敌保安队交火,获枪2支;26日,独立团进入湘西龙山石牌洞,生擒龙山保安团团长;27日,独立团抵达桑植龙溪河与红六军团胜利会师。不久,红二、六军团领导亲切接见了刘汉卿等独立团主要负责人,得知独立团仍有353人、144支枪时,贺龙高兴地说:“给你们几个人,拉回来一个团,好样的!”1935年11月4日,鄂川边独立团作为主力编成红二军团五师十三团,刘汉卿任团长,陈世才任政委,韦广宽任团部书记。
鄂川边根据地自1934年初创建,到1935年2月,坚持斗争一年零两个月,在中共鄂川边工委和独立团的领导和支撑下,根据地在鼎盛时期,曾发展到包括湖北咸丰、利川、恩施和川东(今重庆)黔江、石柱、丰都、彭水、酉阳8个县的广大农村地区,红军队伍发展到一个独立团,15支游击队共2000余人,他与黔东特区、湘鄂边根据地形成相互支撑红色三角,牵制、抗击了鄂川两省国民党军大量兵力,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对于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形成和反“围剿”斗争,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在湘鄂川黔根据地中的丰功伟绩永不磨灭!
    
编辑:许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