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兴归地区游击战的开展和红四十九师的建立

2024/01/22  浏览量:   作者: 张晓峰 张德溢提供资料 袁选国翻印整理  来源:兴山县老促会

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红四十九师纪念广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在巴(东)、兴(山)、(秭)归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这一带进行了6年之久,征途艰难,斗争曲折,许多动人的事迹,至今使我难以忘怀。今天,我执笔回忆红49师的战斗历程,不禁使我想起那些同我一起战斗的亲密战友,他们那烈火般的革命激情和气吞山河的魄力,不畏强暴、克敌制胜的胆略,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巴东、兴山、秭归3县进步青年学生在中国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干部学校进行学习,接受了革命真理。1927年3月,受中共湖北区执委和国民党省党部派遣,回到本县,进行串联。4月,成立了国民党县党部、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工人协会、商民协会、少先队和儿童团等组织。并同时在县党部内秘密建立了共产党小组和支部,领导广大群众和一部分农民为"合众以自救,假神以自励"组织的"神兵"(1),开展打击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减租减息、抗税拒捐斗争,使几千年受压迫的农民联合起来,走上了解放斗争的道路。

1927年6月,兴山黄粮农民不堪忍受川军"棒老二"〔2〕的蹂躏,拉起"神兵"。中共兴山县支部书记刘子和及时深入"神兵",启发诱导,争取"神兵"置于党领导之下。与此同时,兴山普安寺共产党员刘子泉也掌握了一支"神兵"。8月下旬,这两支"神兵"联合击败了"棒匪"李汉臣、钟鼎,使兴山县城人民免遭劫难。此时,兴山"神兵"发展到1000余人。附近各县中共党组织纷纷学习兴山办法,争取改造当地"神兵",与邻县"神兵"联合,共抗"棒匪",势力甚大。这时,兴山县委为抗击外患,稳定地方秩序,用缴获"棒匪"的30支长枪,挑选出30名苦大仇深、勇敢杀敌、身体强壮的"神兵",建立党指挥的兴山县人民自卫局,刘子泉任局长,并任全"神兵"总代表,统帅全县"神兵"。为切实把"神兵"纳入农运的范畴,刘子泉深入"神兵",采取各种方式把这些群众争取到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之下,转变其原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愚昧性,成为反封建势力的力量,具体抓了四方面的工作。第一,进行革命教育,提高"神兵"阶级觉悟。县委把新编《三字经》和《四字经》等小册子,发给"神兵"阅读,用抗捐税、抗租课等鼓动工作,揭露地主豪绅罪恶,把那种报家仇,出冤气的狭隘思想,引导到阶级解放的高度上来,逐渐使"神兵"认识革命,认识红军,认识自己,由信仰"法师"到相信革命。第二,派优秀共产党员到"神兵"中担任领导工作,吸收通过斗争锻炼的坚定分子入党,不断改变"神兵"成分。自卫局30名"神兵"中,有共产党员23人。第三,加强军事训练,严格纪律,制定"神兵"戒条:(一)不贪财爱宝;(二)不私设佛堂;(三)不调戏妇女。不断提高"神兵"的组织纪律性和军事素质。第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破除神的观念。总结每次战斗是什么力量制胜,用枪(炮)弹比刀矛更厉害的事实教育"神兵",使"神兵"逐渐由信"神"到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科学,自觉废除佛堂,寻找新斗争方式。这是后来"神兵"归宿到红军的一个重要因素。

1928年3月,巴东共产党员张华甫、黄大鹏等,趁新任县长高安圻上任之机,联合巴兴归3县300多名手持刀矛和长短枪的"神兵",佯称借道去后乡剿"棒老二",闯进县衙,杀了高安圻等县吏7人,夺了县印,建立了巴东县人民委员会,张华甫任委员长。此举不仅使鄂西各县反动派震惊,连上海《申报》也登载了巴东县共产党杀官夺印的消息。后因团防勾结四川军阀杨森所属之刘和鼎部2000余人分三路围困县城。人民委员会认为敌众我寡,县城不易坚守,遂于5月下旬撤往长江北。

7月,兴山榛子板庙"神兵"100余人在县委委员潘兆麟和共产党员袁霭峰率领下,夜袭国民党榛子岭团防郭宝先部,缴枪10余支,首战获胜。10月,在中共兴山县委的领导下,板庙"神兵"与保康"神兵"联合,成立了兴(山)保(康)边游击大队。黄粮坪区委在"神兵"的基础上,成立了黄粮游击大队和公坪游击大队。

8月,鄂西特委派宜昌县委秘书罗正品来巴兴归地区指导工作,建议县委到宜昌乐天溪夺枪。刘子和、陈宗培即率"神兵"16人,分水陆两路飞奔乐天溪。在当地党组织协助下,设巧计击败胡孝全团防,缴获步枪19支,手枪2支,子弹数百发。从此,乐天溪团防塌台。

11月,巴东共产党员张华甫、黄大鹏等与中共兴山县委领导人刘子和、白海潜、刘子泉、潘兆麟、徐大孝汇合。根据鄂西特委指示,在鄂西特委副书记万涛的直接指导下,在兴山城南回水沱建立了中共巴兴归县委会,张华甫任书记,刘子和任组织委员,潘兆麟任宣传委员,白海潜任军事委员,张庆炎(即张晓峰)任工委员,刘子泉、黄大鹏为委员。联合县委成立后,按着鄂西特委的指示精神,以"武装农民是建立红军的基点,是党的任务"为中心,制定了《农民运动决议案》,进一步抓紧改造"神兵",组建游击队。从而,使巴兴归地区武装不断发展壮大。

1929年2月,兴保边游击大队又击败保康千家坪一股"棒老二",缴枪2支。接着,兴山又陆续成立了下湾游击大队和平邑游击大队,至此,兴山全县共建立游击大队5个,队员4500余人。

3月,县委派张庆炎在秭归香溪建立鄂西特委联络站﹣﹣利安客栈。并组成了以矿工、划驳码头工人为主的"弟兄团",计300余人。还派人打入秭归县保卫团。因而,受到鄂西特委的表扬。

这时,鄂西特委通知县委到洪湖领枪。县委立即派交通员刘光藩到洪湖中心苏区。为了闯过敌人层层关卡,刘光藩乔扮手艺人,假送师傅遗体,从江西到老家巴东。将步枪8支、短枪2支装在黑漆棺材中。刘光藩披麻戴孝,手持灵牌,掩敌耳目,最终将武器安全运回。

兴山游击武装的发展,使国民党兴山县长万曰藩震惊,他去宜昌搬来一连正规军的兵力驻兴山。10月,我们准备缴这一连人的枪械,就在我们调动人员时,万曰藩提前向我动手了。他利用夜晚,以一连人包围了自卫局,搜捕共产党员。由于叛徒告密,县委书记张华甫被捕牺牲,同时,被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00多人。其他县委委员分别转移至巴东或保康、上海等地。兴山县的游击武装在潘兆麟、刘子泉的率领下,转移至巴东,与黄大鹏率领的巴东游击武装汇合。12月,根据鄂西特委指示,在巴东甘坪从3县"神兵"中择其精锐,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鄂西游击大队,李子洋任大队长,杨显应任副大队长,下辖第1中队、2中队,毛青山、张光乾分任中队长。全大队100余人,40多支枪。至此,一支党所领导的正规的人民革命武装诞生了。

鄂西游击大队诞生后,利用各种机会,从敌人手中缴获武器装备自己,在游击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12月19日,刘子泉、黄大鹏率领60余名游击队战士,去巴东罗溪童家坪,包围了厚朴寺张家彩保卫团营房,烧毁了厚朴寺,消灭了敌人,缴长枪42支、手枪4支、钢炮1门、子弹5箱、军服30余套。战斗中,陈宗培不幸牺牲。不久,刘子泉又率游击队击溃国民党军独立第5师,缴枪100余支。

1930年1月,秭归县团总皮秋宾带领100余人,伙同地方土劣谭先开、史祖惠等武装企图消灭我新建立的游击武装。游击队获悉后,由李子洋、黄大鹏率队从甘坪向大垭转移,并在秭归木马墩埋伏,击毙敌人数人,打退敌人进攻。

接着,游击队30余人由杨显应率领在少先队员50余人配合下,进攻驻秭归寨子包围皮秋宾的1个中队,将敌人困在房内,不敢冲出。经数小时激战,我毙伤敌数人后撤出战斗。

几次战斗告捷,使游击队初试锋芒,为开展游击战争积累了经验,也为发展壮大武装奠定了基础。

5月中旬,为了夺取敌人武器武装自己,游击队派人去兴山侦察得悉:兴山城只有郑立三之保卫团防守,有100余人,40余条枪。游击队立即由刘子泉、黄大鹏率领,从甘坪出发,经秭归连夜来到离城2公里多的响滩对岸。香溪水流湍急,河边无船,刘子泉、黄大鹏当机立断,派2中队长张光乾和严昌奎泅水过河。虽夜深水冷,他俩精神抖擞将船拖过河来,使部队顺利地渡过香溪河。拂晓,在响滩焚毁了勾结保卫团团长金泰和、屠杀张华甫的反动商会会长胡道生开的"德丰城"商店,后由严昌奎带领4名队员摸进城门楼,干掉敌人哨兵,队伍迅速进城。然后分三路:一路攻打县政府,另两路从两边夹击,断敌后路。由于敌人不明情况,在我夹击下,战斗很快结束,计毙敌10余人,获枪80余支。我军进城后,打开监狱,放出无辜群众;没收土劣财物,分给贫民;召集会,庆祝胜利,并追悼张华甫等死难烈士。刘子泉、黄大鹏和新任县委书记廖景坤等都在大会上讲了话,宣传党的政策,使到会1000余群众无不欢欣鼓舞。鉴于敌我力量悬殊,县城不宜久留,部队立即撤离县城回甘坪。途中在滩坪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根据鄂西特委指示,将游击大队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9师,刘子泉任师长,胡荣本任政治委员,黄大鹏任副师长,潘兆麟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连,共200余人。这时,区乡游击队发展到5000余人。至此,3县统一的党政军组织均已建立,以甘坪地区为中心的巴兴归苏区形成。

首克兴山县城后,兴山保卫团团长金泰和、中队长贾显卿、贾宗奎纠合残部,追击红军至北湾,与刘子泉率领的红49师相遇。红军以四面围击的战术,大败保卫团,缴枪200余支。

6月,敌人不甘心失败,3县保卫团在兴山贺家坪成立了"巴兴归三县联防剿共指挥部",皮秋宾任指挥长,金泰和任副指挥长,下设"联防剿共团",邓维楚任团长,贾显卿任副团长,对巴兴归苏区开始"清剿"。7月1日,"剿共指挥部"调兴山保卫团400余人,"清剿"秭归马营。8月7日,敌川军戴天民部会同"剿共团"100余人进犯我根据地。中旬,"剿共团"1000余人又进攻龚家桥。红49师与下湾游击大队配合作战,从官团岭到严家井摆开长蛇阵,居高临下,抗击顽敌。当敌人攻到半山腰时,红军一声冲锋号响,战士奋勇冲击,与敌展开白刃战,敌人狼狈逃窜。

9月,红49师闻讯兴山保卫团正在积极扩充队伍,准备进攻苏区。为粉碎敌人阴谋,红49师立即决定,再次进攻兴山县城。刘子泉率红军和游击队员500余人,于9月14日从甘坪出发,冒雨疾进。乘夜来到兴山平邑口宿营。次日,兵分两路一举攻克县城,击毙县保卫团中队长郑立三,打死打伤敌军10余人,缴获长短枪30余支,子弹数千发,并处决了李可祥等4名反动分子,将没收的财物分给了贫苦市民。当天下午部队离城,在据坪处决了罪大恶极的豪绅刘文卿后,返回甘坪休整。

红49师在一年多的游击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分兵发动群众,集中打击敌人"的作战经验,并制定出"不攻坚,不打硬仗,避其锋芒,出其无备,猛攻速决"的作战原则,正确地运用"敌来我飞,敌去我归,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白天埋伏,黑夜袭击"的战术,用以指导巴兴归苏区游击战争。并明确游击战争不是单纯的军事袭击和乱杀乱烧,而是在开展武装斗争中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扩大我党我军政治影响。其主要任务是:一、坚决消灭豪绅地主的武装;二、领导农民反对苛捐杂税,没收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的财产,分给穷人和解决部队给养。制定了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要赔等群众纪律。这些指导思想,行动原则和建立群众纪律,深受人民拥护。

甘坪休整期间,刚来苏区不久的鄂西特委巡视员李文轩批评刘子泉进城不该向不明真相的群众喊:"不要怕,都是我刘子泉的人!";过香溪河时指挥部队失调和肃反不彻底等四条错误。刘子泉当即反驳说:"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兴山人,说出我的名字,使大家不怕!"李文轩就指责刘子泉居功骄傲。为此,要撤销刘子泉师长职务,要他交枪,并让他当饲养员放马或到白区工作。刘子泉在部队和群众中威信甚高,敌人也相当畏惧。国民党《湖北县政概况》一书中记载:"本籍共匪刘子泉陷城两次,盘踞经年,人民至今犹谈虎色变。"当然,叫这样一位与敌鏖战数年,功勋卓著,身份早已公开暴露的红军指挥员放马或到白区工作,显然是不恰当的。为此,引起指战员不服,到县苏维埃政府找李文轩说理,可是,李文轩避而不见,趁机出走,被人发觉,引起战士追赶。在混乱中,勤务兵钟荣山开枪鸣警,失手打死了李文轩。事后,刘子泉得知,请示县委批准,凡参加肇事的连长和警卫员每人罚50军棍。可是,有的领导同志与刘子泉之间有隔阂,背后说钟荣山打死李文轩,是刘子泉指使的。并说刘子泉是想打死李文轩后,带红49师去投敌。为此,巴兴归县委在徐家棚召开紧急会议,武断刘子泉可能一是投靠反革命,二是当土匪,决定秘密处决刘子泉。并以召开紧急会议为名,通知刘子泉出席会议。在会上,刘子泉毫无提防,被事先埋伏手持斧头的杀手,从背后将刘子泉的头砍成两半。接着,秘密杀死钟荣山和张光乾、严昌奎两个连长(都是兴山人)。黄大鹏接任师长。"甘坪事件"(亦称"刘子泉事件")的发生,使兴、巴东两县的官兵之间划出鸿沟,造成分裂,兴山籍指战员大部逃走回家,使红49师战斗力大大减弱。

10月中旬,川军戴天民和地方保卫团封锁苏区,红军武器弹药缺乏。为避免消耗,保存实力,县委决定再次出击兴山县城。10月21日,红军300余人从甘坪出发,拂晓过香溪河,直攻县城。经1小时战斗,打死打伤敌军10余人,缴枪60余支、子弹6000余发,当日晚,部队绕道回甘坪。

11月,在蒋介石集中兵力向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的同时,敌戴天民旅和3县保卫团联合"进剿"巴兴归苏区,迫使红49师转向外线作战。留在苏区的少数领导人和游击队,虽然在艰苦斗争中坚持了一段活动,终因我军兵力薄弱,顾此失彼,区乡苏维埃政府机关和县委纷纷遭到破坏。县委书记廖景坤、政府主席宋宏墀、土地部长曹秋选和特务连长李子洋先后被捕牺牲,革命受到重大提失。

为了打击敌人嚣张气焰,在兴(山)、房(县)边界游击的红49师决定回到巴东万仙洞一带,争取恢复苏区的斗争。12月底,第三任联合县委书记胡荣本在小龙召开县委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顿,恢复被取消的师政治部主任潘兆麟,下设3个科,组织科长宋文盛,宣传科长高云沛,总务科长廖正顺;成立苏维埃警卫队。整顿后的49师,先后在沿渡河、陈家坡等地打败李子成保卫团和王志联部。1931年2月,分三路出击秭归黄家山保卫团,因兵力过于分散,未能达到目的。后在牛峒附近打击来犯的保卫团。经过红49师的行动,使苏区得到暂时稳定。

4月4日,正当巴兴归苏区艰苦斗争之际,红3军在贺龙的率领下进入巴兴归苏区。贺龙听取了巴兴归县委领导的汇报,并将红49师改为红3军教导第2师,黄大鹏为师长,涂美中为政委,周英为参谋长,潘兆麟为政治部主任,留下100余名伤病员交教2师护理,留给教2师5名军事干部,10名修械兵,数名医生和1名司号员,并拨给枪100支,子弹1箱。

红3军离去后,敌"长江上游剿共总指挥"王陵基率川军"进剿"巴兴归苏区,县委机关迁至小龙,修械所、医院转移至万仙洞,部队转移到九道梁一带游击,凭借神农架天然大森林为掩护,保存革命力量,坚持斗争,使这一地区斗争持续达6年之久。

红49师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道路。红49师全体指战员为了党的事业,抗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清剿",牵制了大量敌人,掩护了红3军主力东下洪湖,保卫了巴兴归苏区。

原载巜红军初创时期游击战争回忆史料》

注:

〔1〕"神兵",是在鄂西及湘鄂川黔一带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武装组织,有"大刀会"、"双刀会"、"红枪会"等称号。其成员多数是劳动人民。是人民群众开展自卫,反抗不平的一种斗争形式。有些为当地豪绅恶霸控制或利用。

〔2〕"棒老二"、"棒匪",系指四川山区下来的土匪。

〔3〕"刘子泉事件",经中共兴山县委组织部、党史办公室和兴山县政府民政局联合调查后,于1986年3月报告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宜昌地委、宜昌地区行署批准,承认刘子泉、李文轩、张光乾生前的党籍,对错杀的刘子泉、李文轩、张光乾、严昌奎、钟荣山五位同志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按因公牺牲对待。

张庆炎

资料:张晓峰(张庆炎),男,湖北省宜昌秭归香溪乔家坝人,1928年8月,由白海潜、刘子和介绍,黄大鹏代表组织,张庆炎加入了共产党。1929年3月,鄂西特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决议以巴、归、兴所属地区划为鄂西第三游击区,建立中国共产党巴归兴县委(兴山县高阳镇回水沱)。1929年4月,县委决定,由工运委员张庆炎到香溪开设茶馆和利安客栈,建立鄂西香溪联络站。积极开展工运工作,把香溪河的桡工和香溪码头的搬运工,组成一个两三百人的“兄弟团”,成立了“拒会(拒赌博、拒鸦片)”,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团员30多人。后因叛徒告密,党小组遭到破坏白海潜、张庆炎转移至宜昌,正逢中央特科调人张庆炎被特委推荐到上海参加了中央特科特二科,又名情报科,派遣打入公共租界老闸巡捕房,做了一名华籍探员,为科长王世英当助手。于1984年在湖北省长江水利委员会离休,是巴兴归第一届县委委员唯一幸存者。

张庆炎之子张德溢(左四)考察兴山县昭君镇滩坪村红四十九师纪念广场

(张晓峰(张庆炎)之子张德溢提供资料,兴山县老促会袁选国翻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