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的百科全书”——黄慕

2023/12/14  浏览量:   作者:蔡桂茂  来源:湖北省黄梅县老促会

黄慕兰

“我党的百科全书”、“党的奇兵”,是周恩来对黄慕兰的称谓。“黄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中共特殊元勋陈庚的评价。黄慕兰曲折起伏传奇人生,让人佩服,使人敬重。

1907年,黄慕兰出生于湖南浏阳的一个名门家庭,受进步思想影响,1926年加入共产党,担任汉口妇女部部长,汉口民国日报文艺版编辑。经时任中共武汉地委委员董必武介绍,1927年3月8日与志同道合、文韬武略出生于黄梅县宛大村宛希俨结婚。

宛希俨

1927年7月份,受上级指派,夫妻两人到江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2月13日,宛希俨受命赣西南特委书记,离开南昌时,黄慕兰正在医院生小孩,望着刚出世的婴儿和瘦弱的妻子,宛希俨轻声说:“我奉党中央指示,到赣西南特委工作,此行顺利,很快接你们母子上山,如有万一,你要服从党的安排,把孩子送到黄梅老家,交祖父祖母抚养,长大成人继续革命”。1928年4月4日,宛希俨在赣州城内英勇牺牲,时年25岁。黄慕兰悲痛万分,经常满含热泪回忆丈夫宛希俨的音容笑貌,1928党年12月,她不负夫望,将儿子送到黄梅,奉命奔赴上海加入中央特科,进行地下党活动。

1931 年1月,因“左”倾错误的影响,党在上海的地下组织受到很大破坏,许多地下党员被捕。组织看中了黄慕兰的活动能力和社会关系,便任命她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刚刚接任中央特科工作的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关向应在上海闸北区的寓所被捕。关向应当时化名李世珍,被捕时身份没有暴露。几天后,担任中央保卫工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顾顺章在汉口被捕叛变,不仅供出中共中央地下几乎所有机关及领导人地址,还将在押的、身份尚未暴露的中共领导人一一指认出来。情况非常危急!黄慕兰接到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营救关向应。

当时,黄慕兰打扮成上层妇女,出面去找一个名叫陈志皋的年轻进步律师。陈志皋出身于享有盛名的世家门第,家族背景雄厚,其父陈其寿在上海法租界当了 18 年刑庭庭长,在上海司法界一言九鼎。陈其寿很欣赏黄慕兰,收其为干女儿。陈志皋向父亲提出,黄小姐有个远房亲戚叫李世珍,被当局误抓,现关在龙华监狱,不知能否通融一下。陈其寿一听,二话不说,一口答应了下来。在陈其寿的打点和疏通下,被关了近半年的关向应终于被放了出来。

1931 年 6 月 22 日下午,陈志皋约黄慕兰一起去看电影。因时间尚早,两人便找了一家咖啡馆坐了下来。两人刚刚坐定,又有一人推门而人。来者叫曹炳生,租界当局的法语翻译。他和陈志皋是同学,一见碰到了熟人,便径直走了过来。

老同学相见,聊天的内容自然很随意。曹炳生感慨地说:“志皋兄,我哪有你这么清闲,喝咖啡,看电影。今天一早,巡捕房捉了一个共产党的大头头,50多岁的样子,湖北人。他酒糟鼻子、金牙齿,一只手只有4个手指头。这个人架子蛮大,但一点骨气也没有,还没用刑就什么都交代了……”曹炳生坐了片刻,没聊几句,就站起来说:“我要走了,当局马上要派人来巡捕房,办理引渡手续。”说罢,向黄慕兰笑了笑摆摆手,便匆匆离去,消失在人海里。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4个手指”的人是谁?等曹炳生一走,黄慕兰便借口头疼,电影不看了,让陈志皋将她送回了家。一到家,她便打电话通知了潘汉年。不一会儿,潘汉年就走了过来。两人关起门来将在上海工作的湖北人一个个进行排查……

"会不会是总书记向忠发?"话一出口,黄慕兰自己也吓一跳。潘汉年站了起来:"对,是他。他年轻时为了戒赌,将左手指砍去了一个。"向忠发知道党的很多机密,他的叛变危害极大,必须立即切断向忠发所知道的一切渠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党的损失:"那我就走了!”潘汉年对黄慕兰说罢,就跑了出去。

周恩来接到潘汉年的密报之后,立即搬家,中共地下党的其他成员也纷纷转移。

曹炳生说的那个叛徒确实是向忠发。为了查实向忠发的叛变,周恩来一面派内线进一步打听,一面派特科队员在小沙渡路自己和向忠发的寓所附近埋伏侦察。

果然,到夜里1点钟左右,看见一个人戴着手铐脚镣,领着巡捕房的人来了,直接就用钥匙开了周恩来家的门闯进去,他们自然是扑了个空。周恩来家只有 3把钥匙,他和邓大姐各一把,还有一把给向忠发,如果他俩都不在家,向忠发也可以打开门很方便地进去。很明显,这带了巡捕前去抓周恩来的叛徒只能是向忠发,而不会是别人。向忠发一看周恩来没能抓到,就联想到中央其他领导人也都闻讯转移了,也就没再去李富春家搜捕,而是直接扑向就在附近的党的地下印刷厂——红旗印刷所。当天晚上因情况紧急,印刷所的人来不及撤退,就被向忠发领着巡捕破坏了。装扮成挑馄饨担小贩的特科工作人员向赵容(康生)汇报了以上情况后,党中央就确认向忠发是叛变了。

伍豪是周恩来在五四时期用过的笔名。1931年12月初,主持中共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周恩来在地下交通护送下,由上海十六铺码头乘一艘英国轮船到汕头,然后从汕头经潮州、长汀,于12月底安全抵达中央苏区首府瑞金,就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离开上海前,周恩来通过潘汉年找到黄慕兰,说:“自从顾顺章叛变后,敌人在四处造谣,说我已经叛变自首了。你有什么巧妙而有效的方法替我辟谣,揭穿敌人这种卑鄙无耻的伎俩?”黄慕兰凝神思索了一会,觉得周恩来五四运动期间在天津觉悟社的代号为“伍豪”,后来又用作在党中央刊物《红旗》杂志和《红旗日报》上发表文章时的笔名,为党内外许多人所熟知,便马上拿起笔来起草了一篇稿子:“陈志皋律师代表伍豪启事:鄙人身体健康,希诸亲友勿念……"

周恩来看后很满意,夸奖说:“你真是我们的女诸葛,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啊!这件事就请你先去和陈志皋律师商量商量,看看怎么能办得既有成效又妥善无虞吧!”又说:“你工作做得很好,潘汉年同志也很机警能干,你们俩配合得很好。党组织会派人与你经常保持单线联系的,一定要自己小心,多加保重。”

在周恩来离开上海中共临时中央领导机关两个月之后,1932年2月 16 日,上海《时报》等报纸突然刊登出一则“伍豪等声明脱离共党的启事”,同样内容的启事在2月 17 日《时报》以及 20 日、21 日的《申报》上又连续刊出。

1932 年 3 月 4 日,《申报》登出了《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要启事》:“兹据周少山君来所声称:渠撰投文稿曾用别名伍豪二字。近日报载伍豪等 243 人脱离共党启事一则,辱劳国内外亲戚友好函电存问。惟渠伍豪之名除撰述文字外绝未用作对外活动,是该伍豪君定系另有其人,所谓 243 人脱离共党之事,实与渠无关。”

黄慕兰晚年回忆说:“这个启事《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要启事》没有用伍豪的名义,而用了周少山的名义,又说伍豪是周少山自己的笔名。这个小动作很妙,因为启事登出后,国民党曾派人去找巴和,问伍豪在哪里。巴和说:"我的当事人是周少山,仅仅别名叫伍豪,你们要找的伍豪当然不是这个,而且他自己也登有启事,你们可直接去找他。"这个启事的内容,明显地分辨出来2月份那个伍豪启事是伪造的,因而我们没有很琐碎地去反驳那个启事中那些反苏反共的言论。”

与此同时,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党中央也曾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的名义,发布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布告:“上海时事新报、时报、申报等,于1932年2月20日左右连日刊登'伍豪等二百四十三人’的冒名启事,宣称脱离共产党,而事实上伍豪同志正在苏维埃中央政府担任军委会的职务,不但绝对没有脱离共产党的事实,而且更不会发表那个启事里的荒谬反动的言论,这显然是屠杀工农兵而出卖中国于帝国主义国民党党徒的造谣诬蔑。”

至此,国民党当局一番算计,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0 世纪 50年代,黄慕兰因受“潘杨案”牵涉,两度入秦城监狱,辗转 17 年。20 世纪 80年代,她在邓颖超的帮助下,顺利平反,并任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1993年,移居杭州。

老年黄慕兰

黄慕兰在107岁高龄时,应黄梅县下新镇宛大村佬乡请求,题写“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陵园”10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黄慕兰的传奇人生也载入史册。

湖北省黄梅县老促会蔡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