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长河

2023/04/01  浏览量:   作者:通山县史志研究中心退休干部吴世湖  来源:通山老促会


      我认识廖长河,是多年的事了。1998年大畈路段改造升级,我与镇领导到县政府办事,见到供职于县政府办公室的廖长河,他热情地与我们攀谈,他一番针砭时弊的讲话让我体会深刻,特别是他点评了几位上司,谁有能力又能作为,谁能力不够又政绩平平。后来他眼中有能力又勤于工作的一位副职当了县里的行政一把手。由此,我深感他是一个有见地的人,一个很率真的人,一个有眼力敢讲话的人。经过接触,我发现他对通山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点与我爱好盆景的兴趣不谋而合,2000年,我了解到隐水洞这笔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下决心促成开发,于是积极向上求援,到政府办事不忘到他办公室坐坐,听听他的见解。诸如如何做好前期基础工作,如何赢得上级支持,如何进行招商引资等等。他都一一道出“真经”与见解,让我获益不浅。

他退下来后从事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工作,这个在众人看来是为老区发展建设推车的闲散岗位。“想用多大力就用多大力”,而他非要当成置关重要的工作来做,而且把它做得像模像样。他成了老促会里的年轻人、忙碌人。份内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下乡采访,亲自撰稿,促成《通山老区发展史》的印刷出版。老促会各项工作有了他,工作做得可圈可点,深得上级领导赞誉。份外活动生龙活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处处有他活动的身影。

他是一个酷爱山水的人,他跑遍了通山的山山水水,足迹遍及每个乡镇,微信群中常常可见他“在险峰”抓拍的风景,常常听到他介绍:什么地方有片古树林,什么地方有处奇特的景观,什么地方有栋珍贵的古民居,他能如数家珍地说出来,你若需要一张偏僻山头的图片,找他十有八九不会落空。他经常不辞劳苦地攀行于深山野岭中,并几次邀我去三界尖,我问他需走多长的路,他说来回五六个小时,吓得我连连摆头,他说他去过多次,一次登山中还将一个小他年纪的受伤教授背下山来,让大家赞叹不已。

他是一个有时代责任感的人。他游览山水,可不仅是游玩而已,而是富有感情的欣赏,带有目的性观察。发现的景观记录于心,拍摄到手机,并结合所在地交通条件、区位优势,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发展前景。向当地村民、组织畅谈开发设想,提出合理化建议。南林湄溪村是个古村落,文化底蕰深厚,他多次深入该村,查找历史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为该村申报传统村落鼓与呼。

他是一个有红色情怀的人。老区是块红色热土,无数先烈牺牲在这块土地上。廖长河每到一处革命遗址、烈士故居,看到荒芜破败的境况,总是叹惜不已,一一进行登记,记录在笔记本上。特别是2021年,省老促会布置革命遗址调查工作,他兴奋不已,认为这是做好革命遗址调查的大好时机,一是向老促会领导建言献策,召开全县老促会会议,发动各乡镇会员开展调查;二是身体力行,深入到各乡镇、各个革命遗址,进行细致摸底。不仅在厦铺,在南林桥的石门、在黄沙铺的兰田、在九宫山的东西港、在大畈的白泥和周步山,都有他寻找革命遗迹的足迹。当全县革命遗址和革命人物资料汇聚后,他又进行分门别类,并根据其现状、重要性,向上级提出中短期保护建议。他还结合住建部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要与当地旅游、红色、特色资源开发相结合的主张,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特别是作为鄂东南道委、湘鄂赣省委、修武崇通县委所在地冷水坪,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二批红色美丽示范村庄,他历尽艰辛,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是一个有浓烈乡愁的人。家乡的每一个人,他都以诚相待,家乡的每个村塆、每条小溪,甚致每一棵树、每一个石头,他都寄托了深厚感情。当我这本通山地方故事《风物撷英》即将出版之际,他说三界山水秀美,景色迷人,有很多神奇故事。同时三界曾经是革命大本营,湖北最后一个游击根据地,红色故事代代相传。需要采访整理入书,我十分赞同,宁可滞后出版也不留遗憾。于是他介绍当地仁人志士郑爱国、戴友功等,提供了大量山水、人物故事素材,给该书增添了不少亮色,功不可没。

他是一个善始善终的孝心人。家中有患肝硬化的妻子,有90多岁老年痴呆症的老父。而长河兄自己已是70来岁的年纪,应该是被侍候的对象,然而他又做女来又作男。与我一起下村,每当别人请他吃饭,他总是推却。有时实在难却敬意,就一起吃饭,当人家推杯换盏喝得正欢时,他说我带点饭先回去。知情的人晓得,他得先回去为妻子、父亲弄饭,否则,晚去了,父亲出了门就不知道要寻找到什么时候,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侍候他的妻子和他的父亲,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与有肝胆人相照”,是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能遇到有共同爱好且能获益的人,是最幸运的事。章勋献、范国干、杨华美等,就是这样的人,廖长河亦然。壬寅年的岁末,突闻长河兄感染新冠,又遭车祸,生命奄奄一息,我的心一直是悬着,默默祈祷他早日转危为安。可终究等来的是让人悲伤的消息,我的心在流泪,我们的情谊永远定格在了记忆中,满脑子是无限的惋惜,留下的是无尽的怀念。廖长河同志的病逝,不仅让我痛失了一位好兄长,更让我失去了一位并肩战斗的好战友,“我有疑难可问谁?”这种感受随着廖兄的远走而愈感强烈。通山也失去一位勤奋工作的好同志,一个不知疲倦、克己奉献的人民公仆。我们永远怀念这样一个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的好干部,他的风范像流动着的富水河永远与日月同辉。

(作者:吴世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