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七里坪镇陶家边村:守护精神家园 传承红色基因

2024/01/24  浏览量:   作者:赵炳长 罗红卫  来源:红安县老促会

这个村是一个水库移民村,更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村庄,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

这里是全国和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的村,鄂豫皖红军总医院、紫云区农民协会旧址,红军烈士墓群等在此村。

这个村就是位于红安县檀树岗水库库区,与河南省新县陈店乡山水相邻的七里坪镇陶家边村。

这个村全村版土面积6.8平方公里,9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湾,340户1382人,耕地面积3400亩,山林面积7300亩,在册烈士56人,全村有党员50人。这里有全省重点文物:紫云区农民协会旧址,1926年省党部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了农民运动情况,通过农民运动决议,同年8月,曹学楷、陈定候、戴克敏等人开始在陶家边村刘家园、陈家洼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927年正月十五,紫云区农民协会筹委会在此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以曹学楷、郑位三、戴季英、吴焕先为领导人的紫云区农民协会。

鄂豫皖红军总医院更是一座红色丰碑,1929年5月初,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陶家边回龙寺建立第一所红军医院,医院初创时只有西医林之翰和中医师戴淑先两人。为了及时有效地对红军伤员进行治疗,鄂东北特委和黄安县委经过多方努力,从当地刘家园及邻近村庄挑选4名姑娘到医院当看护,并派人到武汉购置医疗器械和医药用品。1930年1月,党中央派苏静观担任院长,医院逐渐扩大为外科、内科、药房、病房四个科室,医护人员增至10余人。1931年3月,该院更名为鄂豫皖红军总医院,并在檀树姜家岗设立分院,在草鞋店村潘家河、紫云高家垸设立医疗点。红军医院创立后,适逢鄂豫边革命根据地三次反“会剿”斗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次反“围剿”斗争时期。由于作战频繁,红军伤员人数不断增加,高峰时期医院一天接诊伤员一千多人,由于当时药品匮乏,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而光荣牺牲,长眠在回龙寺后山上,遗体安葬于此,形成了3千多平方米的烈士墓群。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红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支持下,启动了红军医院和烈士墓园的保护修缮工作,目前进入墓园道路已扩修硬化,进行了室内简易布展。烈士的后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昭表示:将尽职尽责地守护好革命遗址遗迹,将带领村两委和全村村民以守护红军烈士墓园和红军医院为己任,守护好这座精神家园。把它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目前主要筹备情况为:

一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前身就是红军总医院,支持维护烈士红军墓群,布展、展陈。建成省、市、县医疗卫生系统的红色传统教育基地。二是谋划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服务红色教育服务产业,计划充分利用陶家边山水资源,以青茶、油茶、红苕、水果为主,发展大户30户,面积达到1200亩,发展农家乐、民宿20家,形成一次接待500人的规模。3年内把陶家边建设成初具规模的红色旅游名村,达到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年收20万元目标。

因为这座山上安葬着2300多无名红军烈士,他们为新中国解放牺牲在这里,七里坪镇陶家边村党支部书记方昭陪同外地游客和新闻媒体采访,在檀树岗水库库区的回龙寺接受采访时说,“我每周不管多忙,也要抽空来看一看,我就是他们的亲人,我要守护这些红色忠魂,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红安县:赵炳长 罗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