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山黑水征战到黄冈 渡江战役中牺牲在团风

74年,三代人接力找到烈士长眠地

2024/04/01  浏览量:     来源:团风县老促会


袁凤霞(左)轻抚袁振江烈士墓碑,泪如雨下

 
      “大爷,终于找到您了……”
        3月19日上午,团风县盘石桥渡江战役烈士陵园,来自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的袁凤霞女士,轻轻抚摸着袁振江烈士的墓碑,泪如雨下。整整74年!三代人接力寻找,不舍不弃,终于在这一刻圆梦。
       袁振江是汪清县鸡冠乡鸡冠村人,生于1923年4月,是家中长子,下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袁凤霞是袁振江弟弟袁振和的女儿。1945年当地征兵,身为村长的袁振江父亲袁友发,带头送儿子参军。袁振江先编入吉东警备1旅2团,后加入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后改编为东北野战军),曾参加保卫东满解放区吉林蛟河阻击战、东北民主联军1947年夏秋冬季三大攻势作战、围困长春以及辽沈、平津两大战役。
       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袁振江任四野15兵团43军156师466团1营1连班长。当年2月27日,袁振江随四野先遣兵团南下,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进行渡江战役。5月13日23时24分,渡江战役(团风至武穴段)打响。14日凌晨,担负佯攻任务的袁振江,在原黄冈县团风镇(今属黄冈市团风县)攻打镇西敌堡群、夺取敌船舶战斗中牺牲,时年26岁。
       战斗结束后,当地人民政府收殓安葬了43名烈士。经核查,他们的籍贯全部为吉林省,41人为朝鲜族,1人为满族,1人为汉族,袁振江是唯一的汉族烈士。为缅怀先烈,团风县在战斗旧址修建了“渡江战役烈士纪念碑”。纪念碑正面朝向东北——烈士家乡的方向,43名烈士全部安葬在渡江战役烈士陵园。
英雄长眠异乡,亲人怎能相忘。1951年,袁振江的父母收到儿子的“烈士证明”,得知儿子牺牲,父母日夜思念,四处打听儿子的安葬地。4个月后,父亲袁友发思念成疾离开人世,母亲伤心过度,哭瞎了双眼。
    “奶奶每天都要在窗台点一盏灯。她说,顺着光,我大爷就能‘找’到回家的路。”袁凤霞说,1983年,时年78岁的奶奶去世,直到闭眼的那一刻也没有盼到儿子安葬地的消息。“她老人家临终前,把父亲和我叫到床前,叮嘱一定要找到我大爷。”
袁振江的“烈士证明”上,只写了烈士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牺牲地湖北。袁凤霞和父亲袁振和沿着渡江战役的发生地寻找,但一直没有结果。1986年袁振和去世后,袁凤霞又沿着烈士所在部队足迹进行查找,同时通过网络寻找,依然没有结果。
    “2023年,偶然看到一条视频,内容是‘吉林籍43名烈士长眠他乡,湖北团风重修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镜头缓缓划过43名烈士的墓碑,我将镜头截屏放大仔细看,看到了我大爷的名字和生平。”这一发现让袁凤霞激动不已。她立即找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退役军人事务局,请求查找确认。该局与黄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后,确定袁振江烈士安葬地为团风县渡江战役烈士陵园。
     3月19日,袁凤霞和家人不远千里赶到团风县祭扫。她为大爷献上寄托哀思的菊花,含着泪水,哽咽着告慰爷爷奶奶和父亲,她找到了亲人,完成了他们的遗愿。袁凤霞还把爷爷奶奶、父亲以及家人对大爷的思念,以及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情讲述出来,告慰大爷的在天之灵。
     看到修缮一新的纪念碑和墓地,得知黄冈市和团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每年都会代烈属祭扫,袁凤霞和家人感到非常欣慰。她说,这里是大爷战斗的地方,大爷和战友们长眠于此,这里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自己以后每年都会来祭扫,还会帮助其他烈士亲人来此寻亲。
     
     编辑:徐航

编辑:湖北管理员